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崩人设啦[快穿](138)

“这之后,她上门就频繁了,拎盒点心,带个自己做的小蛋糕什么的,知道姜医生忙,便是养病,医书也不离手,她来了,也不多坐,待上十几分钟,跟姜医生说说话就走,知情知趣的,我也不好赶。”吕莹绞着手指,不安道,“我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让她上门?”

巫家昱捏了捏眉心:“姜医生很喜欢跟她聊天?”

“嗯,任老太很会说话,什么风土人情,人情往来,服饰搭配,琴棋书画诗酒茶,娓娓道来,跟讲故事似的,特别有意思。”

巫家昱:“她每次都是白天来吗?”

“半上午,半下午,有时晚上她来住院部陪任剑佛,抽空了也会过来坐坐。不过,每次她都有小心地避着人。”

巫家昱眉间的折子稍展:“兰花、瓷瓶,连同没开封的点心,收拾出来,等会儿让小唐悄悄走一趟,送去任剑佛的病房。”

“要不要补点钱?”

“不用。”任老太要的就是一个有来有往,然而,姜宓并不适合跟她过多接触,两口子的身份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下午,一行人坐车出发,闻讯而来的病人和家属,围了半条街。

一是送行,二是希望姜宓隔段时间能过来帮还在恢复期的自己或家人施针。

传染病医院、矿区医院、市人民医院培训起来的古医生等人,其实已经能独立施针了,只是相比何主任、蔡教授他们,稍显差了些。

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姜宓带着何主任、白老、贺教授、钱铮友下车,向大家承诺,便是她来不了,何主任和白老等人也会隔段日子过来看看。

一来帮大家施针,二为开课。

“姜医生,你不能来吗?”

姜宓冲大家笑笑:“我是边防医生,偶尔来一次还行,次次都来,就不现实了。我答应大家,真要有一天,大家的病症非我不可,那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当然,我不希望有那一天,在此,我祝愿大家年年安康,岁岁平安长寿。”

“姜医生……我也祝你健康长寿!”

“祝姜医生一生平安!”不知谁喊了嗓,然后大片的声音起来了,“祝姜医生一生平安!”

……

“谢谢!”姜宓朝大家躬了躬身,“大家散了吧,这个天站在街上,风还是挺冷的。”

人群慢慢往道路两边退去,让出一条道来。

姜宓带着大家转身上车,车子重新启动。

有孩子抱了把野花追着车跑道:“姜医生送你。”

姜宓摇下车窗,探身接住:“谢谢!”

车子缓缓开离市区。

巫家昱透过后视镜往后看了眼:“困吗?吕莹拿条毯子,让姜医生睡会儿。”

吕莹应了声,解开包袱,拿了条羊皮毯给姜宓搭在腿上。

姜宓拨了拨手里盛开的小花,透过车窗往外看,冰雪化后,春风吹来,田野绿了,沟边除了深浅不一的绿色,还点缀了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花。

郊区的妇人带着孩子,有挖野菜的,有拿着竹杆绑的镰刀勾着路旁的柳树枝子在捋嫩芽。

姜宓不解道:“捋它干嘛?”

“吃啊。前两年,别说柳树芽了,就是树皮都有人扒下来,拿回家洗洗丢进锅里煮着吃。”

“好吃吗?”

“树皮肯定不好吃。柳芽还行,焯水后,用蒜汁拌一下,也算一道菜。”吕莹笑道,“这时节正是吃野菜的时候,回头我带你进山,咱们挖些荠菜、蒲公英回来,包锅荠菜饺子,再打个蒲公英鸡蛋汤喝。”

说着,吕莹自己都馋了,姜宓亦有几分向往,一个冬天萝卜白菜的天天轮着来,她早吃烦了:“巫团长,咱们今天晚上就回边防吗?”

从市区到军区医院要三四个小时,从军区医院到边防又是三四个小时,这会儿是下午两点多,今儿要回边防,那就得摸黑赶路了。

“不急,晚上在军区医院休整一晚,明早走。”

“哦,等到了军区医院,”姜宓兴致勃勃地跟吕莹计划道,“趁着天才有点黑,咱俩去沟边看看有没有野菜。”

“好。”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到军区医院,姜宓等人就被通知去传染科做检查。

检查过关,他们才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这是为防把传染病病毒带进部队,传染给战士。

姜宓已经好了,不过,她还有五副调理身体的药要喝,为防万一,梁院长等人要她喝完药,再观察一下。

所以,翌日没走成。

梁院长将她安排在住院部顶层,靠边的位置,空间大,清静。

为了给病房增添点颜色,吕莹把她爷爷书房里的墨兰抱来了,还给搬了套桌椅,抬来箱书籍。

姜宓打开藤箱,抽了本书:“牛娃出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