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66)

作者: 曾不想离开 阅读记录

大家回去之后也很身边的人讨论这些问题,就连张安乐在吃饭的时候也问王淑仪和良静茹,你们说我要成立一个党派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这下王淑仪和良静茹也不吃饭开始讨论了起来,下午吃饭的时候王淑仪说“其实我觉得叫复兴党挺好听的。”

王淑仪还表示自己要成为第一个女党员。

经过这么几天的讨论研究,7月14日,在西安西北区政fǔ的会议室,林长民宣读了中国新民党党章,党纲,宣布了党组织制度。会议上推举张安乐为中国新民党主席,林长民为副主席,这个时候新民党人员名单如下:张安乐、林长民、杨度、帖木新格、吴起仁、王淑仪、王小柱、良静茹、宋康安(西北军副总参谋长)等一共十八个人,他们在会议室一起对着党旗宣誓。

新民党的党旗是蓝底五星旗,五星是由,红、黄、黑、白、绿五色,分别代表着,自由,民主,科学,平等,法制。也代表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这是国家最主要的五个领域。

“我自愿加入中国新民党,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愿意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永不叛党,永不叛国!宣誓人张安乐!”张安乐读出来的誓词并不长只有几十个字,却代表了此刻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张安乐说一句,大家跟着重复一句,等大家宣誓完所有的人相视一笑,中国新民党正式成立了。

第二天西北时报,头版头条就是中国新民党成立的消息,在西北各地一共有2000多人同时宣誓加入中国新民党。

远在北京的张作霖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完全愣住了,没有想到张安乐居然会成立自己的党派,看来他的确是有自立之心。这个23岁的青年居然就这么做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看来自己真的老了,张作霖感慨一声。

张学良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的副官正在一字一句的念着新民党的党章,党纲。

“伯伟果然是有大志向的人,看来我是比不了啊。”张学良听完了所有的内容,叹息道。

“新民党,没有想到一年前还是一个小旅长的家伙,现在居然自立党派。此人才是我国民党最大的敌人啊。”汪精卫在中央委员会上开口说道。

“新民党不过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旧军阀组织,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同时做好宣传,要让全国人民认清楚他们的真实面目。现在国民党遭受重大打击,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一个奉化口音的男子开口说道。

7月14日这次会议,史称新民党一大,7月14日也是新民党的建党节。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的历史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这章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本来对于建不建党我还犹豫,后来想着还是要建党的,毕竟这是现在的世界最普遍的执政方式。只是这些东西咱平时接触的就少,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就这样就算是有了个组织了,另外本书就是小白文,你们不能难为一个小白……另外作为苦逼的上班族,我只能保证尽量的不断更……最好拜谢各位书友,谢谢你们的推荐,收藏,打赏,由于人数太多,不一一点名,我心里对大家心存感激……)

再:外面电闪雷鸣,随时都有停电的可能,先写这些传上来……

;

书香门第

第二卷三足鼎立第二十六章茶馆见闻

更新时间:2012-9-211:02:48本章字数:3058

[]第二十六章茶馆见闻

------------

新民党的成立之所以引发巨大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创立者是一个已经非常有实力的人。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力远不是当年的孙文创立同盟会或者其他的党派所能比拟的。可以这么说新民党的成立可以有效地把西北现在很多人组织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也相当于在另一个层面上建立自己的一套统治体系。

新民党成立之后,创立了新民日报和一家名叫新民广播电台,在西安的各个地方安装收听广播的装置。从那以后西安人民习惯了早上刚起床没多久,就会有一个甜甜的女声传来“新民广播电台,新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新民广播电台,下面播送时事新闻。”

渐渐地很多人都习惯从这个电台收听一些戏曲,相声之类的作为消遣。当然也有很多人比较苦恼的是很多时候你不想听这个广播,却没有办法关上他。也有很多人听广播是关心时事,有些茶馆就把喇叭接到了茶馆里,也是一种拉拢客人的手段。

三秦茶楼就是这么一家茶馆,就因为装了喇叭生意好了不少。

这天晌午客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掌柜的在柜台里高兴的拨弄着算盘珠子,算着自己今天赚了多少。

广播的喇叭里正在播放着时事新闻。

“昨日,张司令前往西安军事训练营,参加第一师整编完成既第一军成立大会。在会上张司令亲切发言,他高度赞扬了士兵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勉励士兵要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同时将第一军的军旗授给了第一军军长魏洪军,并为第一军题词,威武之师。众将士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加强训练,努力学习……”

“没想到有了这个喇叭真好,省了报纸钱了。”其中一个茶客嘿嘿一笑说道。

“可不是嘛,不光省了报纸的钱,还省了去戏园子的钱。”另一个茶客也笑道。

“哎,你们说这嚷嚷打仗,嚷嚷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打呢?”

“打仗哪有这么容易,现在各地政fǔ都在收集粮食,扩充军队。听说河南冯玉祥这一下子多出10个师的编制,准备将部队从20万扩充到30万人,那些新整编的部队连枪都没有都使大刀。你也不想想要是拿刀的能拼的过拿枪的,当年大清国会被八国联军打的这么惨。”其中一个人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道。

“那些部队根本就不是咱们西北军的对手,当年镇嵩军五万大军还不是被魏洪军的一个旅打得屁滚尿流。”傍边桌子的客人搭茬道。

“没错,这回部队又进了军事训练营进行了3个月的训练,精气神根本就不一样了,我一个表外甥原来在镇嵩军后来投降了西北军。前两天回家探亲,啧啧,真是大变样,哪有以前那种蔫不拉几的样子。走起路来都是一板一眼,站得直,坐的正,这才有当兵的样子嘛。”另外一个茶客也说道。

“哎呦,老孙好久不见了,你干什么去了?”这个时候外面进来一个人,掌柜的迎了出来招呼道。

“唉,刘掌柜的别提了,我去了一趟山东,本来想运点布来。结果在河南被当兵的拉走了,全充军当了军饷了,这一趟几千大洋的货就这么打了水漂了!”老孙气呼呼的找个座位坐下说道。

“你说我这一套从山东到陕西,一共交了10次税,到了最后一个关卡货也被收了,我听说为了筹集军饷,整个河南一人五毛钱的军费。弄的老百姓是怨声遍野。”老孙继续向刘掌柜的倒苦水。

“哼,要我说啊,这是你自找的,你老是说山东近,前两天老李从蒙古回来了,虽说多走了几天,可光这过路费就能省下不少。”刘掌柜的哼了一声说道。

“我知道到蒙古不收多少税,可是这一路不是不太平么,草原上到处都是马贼,弄点东西还不够他们抢的呢。”老孙白了刘掌柜的一眼,无奈的说道。

“不太平?这是哪年的老黄历了,自从去年张司令平定了西北,这半年多咱们西北地界哪里还有马贼土匪。再说了过几天西安工业园有一家染布厂要开业,你也不用去蒙古了,更不要去山东了。而且啊,咱们这工厂不纳税,这布的价格还便宜。”

“要说这染布厂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染布厂招工,提出了一个条件,工人必须识字,还当场考试,凡是识字不超过1000的都没有被录取。他们还说了不光是他们厂子这样,以后所有的厂子都这样,这是政fǔ的命令。这下子好了前些天没有人上的夜校,扫盲班,一下子挤满了人。”

上一篇:将军媚 下一篇:三国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