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六年(112)+番外

作者: 顾言、 阅读记录

也正是因为这一套基因组,所以傅延的基因可以跟B-92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和共生,方思宁试着用傅延的血液做基底来培养病毒,发现在模拟人体的情况下,B-92会跟傅延的血液产生一种特殊的变异反应。

但这种变异反应很轻微,尚不能改变人体本来的基因组,达成“丧尸化”那样程度的彻底变异。

方思宁尝试着提取这种变异后的病毒,但大多数时候都失败了。这种病毒非常娇贵,只能在模拟人体环境的培养皿中活跃,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丧失活性。

而且令人为难的是,这种变异病毒对于培养环境的要求也很高,除了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之外,血液的留存一旦超过三天,哪怕是放在极低温存放箱里,培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为此,傅延不得不提供了大量的“基底”供实验组使用。

方思宁试图提取病毒的方案失败之后,实验组陷入了很长一段瓶颈期,后来是方思宁无意中想起另一种灰色操作,才开始缓慢地有了第二阶段的进展。

——他选择了一个跟傅延同血型的感染志愿者,将一袋带着B-92病毒的血液输给了对方。

这本来是无奈之举,但在后续的医疗监控中发现,输血者的变异速度有了明显下降,足足过了三天才彻底丧尸化。

最初发现这件事时,实验组全员都欣喜万分,但方思宁和柳若松商量了一下,彼此都觉得为了避免特例,还是需要再找到更多佐证。

但这显然不怎么容易,毕竟“特效药”的来源只有一个,实验组心里再急也不敢把傅延抽空了——何况还有个柳若松,看似不声不响,实则像个插进实验组的监理钉子,实验组做什么决定都得三思。

何况跟傅延同血型的感染志愿者可遇不可求,之前总指挥部那边曾经递过话给实验楼,说是可以挑选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成立“敢死队”,但被方思宁拒绝了。

“还不到那个时候。”方思宁说:“我们努力本来就是为了多活一个是一个,还没到炸碉堡的时候,不需要无效牺牲。”

“而且傅队长一个人也供不过来太多志愿者。”挂断电话后,方思宁冲着柳若松耸了耸肩,无奈道:“一袋血200CC,一旦超过三个人就负荷太大了。”

毕竟傅延只有一个,实验组也怕把他折腾出什么事儿,之后没了活体基因库。

于是实验组花了整整八个月来确定变异病毒的作用和规律——正如他们之前所看到的那样,所有输血过后的志愿者们变异期有了一定的延长,其中以女性、中年人和儿童的延长效果最为明显。

一位从市区内救援回来的少女变异潜伏期甚至被拉长到了整整一周。

这种出自邵学凡,并寄生于傅延血液中的改良病毒最终在实验中证明了它并不能够成为治疗变异的有效药物,但却成为了延缓病情的特效药。

这是一项有效的研究进展,但柳若松莫名地开心不起来。

“你应该高兴。”方思宁说:“如果做到这个程度就能解决问题,对他已经是万幸了。”

“我知道。”柳若松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天花板,低声道:“你放心,就算是为了他,我也得尽力。”

之后的几个月里,他们对这些输过血的志愿者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研究。

在变异病毒进入他们体内后,借由傅延的“基底”,他们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纳了一部分变异病毒。

但可惜的是,这种变异病毒与丧尸病毒同样共存,它们无法阻断丧尸病毒的存续,而且也不够强势,在繁殖和发展上落于下风,很快就会被覆盖。

这也是“特效药”只能延缓,却无法阻止变异的主要原因。

归根结底,是他们培养出的病毒本身不够成熟,只是个无法自主存续的半成品,如果不依赖傅延的基因,它们甚至没法存活。

于是实验组不得不重新把主意打到傅延身上。

在傅延住进实验楼的第二年,实验组先后从他身上取走了血液样本、细胞样本还有两份体液样本。

实验组先后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做了多角度的对照实验,发现不同样本里的病毒培养确实会存在一定偏差。

于是到冬天的时候,傅延甚至还做了两次穿刺手术。

“……感觉怎么样?”

柳若松小心地扶着傅延平躺下来,抽掉他的枕头,帮他调整了一下姿势。

傅延额头上沁着一层薄薄的汗,他眉头无意识紧皱着,但语气依旧四平八稳,听不出来什么。

“没事。”傅延说:“有麻药。”

“浸润麻醉有什么用。”柳若松从床头的活动车里拿过一瓶兑好的糖水,插上吸管递到他嘴边,低声说:“骨头缝里又没打麻药,该疼一样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