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头婚眼花(329)

作者: 头婚眼花 阅读记录

赵红梅一直在后悔着与小儿媳妇争吵的事,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她尽可能的接济小儿子家的生活,惟恐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如意。

然后又找老大和老大媳妇去作青山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帮着劝劝,好让青山尽早的搬回来住。

可是刘青云却不同意父母的观点,认为青山搬出去住是对的。

他觉得弟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家庭生活与责任担当,而不是躲在父母的臂膀之下继续当「小宝宝」。

“青山呐,今天下班后过来一趟,我烧了些排骨,你带回去跟秋月和孩子吃。”

老两口惦记儿子和小孙女,更是担心秋月的身体,所以时不时的做些好东西叫青山过来拿。

刘青山对父母的这种关爱也是没有办法拒绝。他每次都是空手而来,走的时候又是打包又是装袋,老两口就跟招待十年八年也见不上一面的穷亲戚一样。

有时要是赶上他没时间来取,刘翰林夫妇就会拎上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送到出租房去,如同下乡去搞扶贫。

青山心疼父母,告诉他们不要再这么来回跑了,可老人家就是听不进去,说:“东西也不全都是给你的,秋月和孩子也要补充营养啊!”

他偶尔也会做些东西送过去,可每次都会被老两口批评。

“你那么忙,这东西又贵,以后就别送了,把钱能省就省下来,好过日子用。”青山听了父母的话很不是滋味,觉得心里酸溜溜的疼。

季家那几位可不是好惹的,他们对刘青山要钱不成要车未遂,于是便转而挑拨起小两口的关系。

季秋月本来就埋怨青山不该那么急的搬出来单过,现在的日子又是越过越不顺,自然就是一肚子的怨气。

再加上娘家人一个劲儿的拱火,她与青山几乎就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反正是没消停的时候。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赵红梅和刘翰林拎着两大袋的东西又来看小孙女。

由于刘青山搬家选址比较远,他们老两口现在想看一眼小孙女都是非常的费劲,需要换乘两条线路的公交车才能到达青山的租住地。

看着小孙女咿咿呀呀的样子,老两口的心里是又疼又爱,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你多吃点!”赵红梅见秋月没怎么吃牛肉,便对她说道:“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身体要紧!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给你们送过来。”

秋月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缺什么,你们就别费心了!这大老远的来回跑,别累着你们!再说这一路上也让我们担心啊!”

“我们不累!”刘翰林说道:“要是老长时间也看不到你们,我们老两口才担心哪!”

“哪有老长时间?你们隔三差五的就往这来照顾我们,我感觉就跟没搬家一样,还像以前住在一块似的!”也不知秋月这是恭维的话还是心里话,反正她嘴够甜的。

老两口听了心里很是舒服,相视而笑。“青山今天走得那么早,晚上得几点回来?”赵红梅问秋月。

“大概得七点多吧!”秋月一边给女儿擦着嘴,一边回答着。

“哦,得那么晚哪!”赵红梅迟缓地将手伸向了衣袋里,并看了老伴儿一眼。

等她的手从衣袋里抽出来时,已经是握着一把钞票。这钱她原本是要给到青山手里的,但是为了表达一种态度,也为了弥补婆媳之间的隔阂,赵红梅还是决定将钱交给秋月。

“知道你们现在手头紧,就别跟人家借钱过日子啦!这是一千五百块钱,是给小美瑶花的。”

她将钱交到秋月的手里,并着重的对儿媳妇交待着这钱的用途。

刘家老两口现在已经作下了病根儿,对儿媳妇是相当的不放心,生怕这钱转身就会被秋月送到娘家去。事实证明她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那天也是凑巧,刘翰林夫妇刚走,秋月的老娘就又打来了电话。“三闺女啊,不好啦!小敏得重病哩!”葛桂兰急燎燎地说道。

“别着急,你慢慢说,她得什么病了?”秋月心里一紧。

“听大夫说是肺子有毛病,弄不好得传染俺们家人。”葛桂兰习惯性地拍着大腿。

“咋那么不小心呢!怎么得上的?”

“俺们哪知道啊!突然间就发烧了,给她吃了药也不见好。秋天给送到医院去看,人家大夫说得打点滴。

可是就是费用太贵了,给开了三天的药就要一千多块钱,现在弄得家里连买米的钱都要没哩!”葛桂兰一边诉苦一边哭着。

被母亲哭得头昏脑胀的秋月也没跟青山商量一下,擅自作主就从婆婆留下的钱里拿出来八百给娘家打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