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在时间之下(95)

作者: 方方 阅读记录

另外要说明的是,书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地方:乐园。它的原型是武汉著名的民众乐园。但在它建成之后,因社会的动荡而几易其名。它分别叫过新市场、血花世界、民乐园、民众俱乐部、民众乐园等等。武汉这座城市的本土文化几乎是在这里发育和发展。为了阅读方便,容易记忆,我没有详细交代它的改名背景,只是将其称为“乐园”。我曾有意专门为这个乐园写一部小说,但因种种因素,终是没能动笔。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武汉。它的背景以及诸多细节几乎完全真实。说到底,这本书就是献给我生活的城市武汉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么热爱它。

小说就是让读者读的。我一直都希望我的书好看,希望拿着这本书的人,能怀着阅读的快感完整地读完它。如能这样,我就感到莫大的满足。

就说这些吧。

2008年秋于武昌

希望你能记住水上灯

方方

几年前我应出版社邀请写一本关于汉口往事的书。为了这本书,我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也翻看了无数关于武汉的老书。它们让我知道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恍然看到了它的沧桑。虽然我是在汉口长大,但过去我却对它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茫然不知。大概正是这种无知,才尤其能够触动我的内心。

后来,我写了两本有关武汉的书,一本叫《汉口的沧桑往事》,另一本叫作《汉口租界》。正是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汉剧艺人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命运唤醒了我写这部小说的欲望。

这个欲望,存放在心许多年。直到去年我才真正开始动笔。用了一年的时间,时断时续地写。整个写作过程非常紧张也非常舒服,直到今年六月完成这部小说的写作。

这是一本有关尖锐的书。这是我在写作之前,写下的一句话。写完之后,我觉得不仅如此。人世有多么复杂,人生有多么曲折,人心有多么幽微,有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

有人问我,水上灯这个人物有原型吗?应该说她没有原型,但却又是有的。她是武汉诸多汉剧女演员所经历的人生道路的缩影,但却并没有一个汉剧演员与水上灯的经历相同。她是她们中的一个,却不是某一个。在那个动荡不宁的时代,从事着具传奇色彩的演艺职业,对于水上灯这样的人物,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尤其水上灯因了自己极其低下的生活地位和惨痛的人生经历,她所具有的倔强性格显得更为扩张。她尖锐、复杂并且任性,有如野生野长、从不被任何绳索约束一样。整个小说,都充满着她的尖锐、复杂以及任性。而这一切,她自己却也无从控制。

在写小说之前,我就想过,我要写一部很好看的书。这其实是我写作以来一直都有的想法。我所写的诸多的中篇小说,也都能看出我在这方面的追求。所谓好看,就是读者拿书手上,翻了开头,就一直想往下看,一直不想放手,出门上班,心里还记挂着书中人的命运。这样的阅读,是我所经历过的事。因此,写一本这样的书让别人也这样阅读,便成为我的一个梦想。而这部小说给了我机会。比之其它题材,它会因为时代的混乱不堪而导致人们的命运多变。古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自有它的道理。和平时期,因为没什么大事,人们本性中的善恶都被日常琐事所遮盖,没有机会得以散发。而动荡的岁月则不然。在无数次性命攸关的时刻,在无数次面临重要选择的时刻,人们本性中的大善和大恶都因其所面临的这份紧急,而有了极度张扬的机会。它使人突然间会发现,原来人的本性是这样的。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文学作品有了人性的深度,便自有了它深刻的意味。

当然,我对小说的理解,也与我自小的阅读有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同样也造就一个时代的读者。我从小学二年级第一次开始读长篇小说时,一直都喜欢看有意思的小说。喜欢小说中能有人物让我留下深刻印象。青少年时代我们读过的书,书中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那些人物却一直铭记在心。比方林道静、朱老忠、梁生宝、杨子荣等等,随便一数,便有一大串。反观现在的小说,却很难让我数出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所以,我也很希望读者能像我记忆那些人物一样,记住水上灯。

就说这些吧。

回看血泪相和流

谢锦

小说中这样写道:

水上灯心中激荡,仿佛此去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约会,她要见一生中唯一想见的一个人。但当她正欲过花桥的廊门,却突然看到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放下着!

恰如三记重锤,在与主人公们一起生生死死,恩恩怨怨了半生之后,至此,猛地里一声雷,便是百感交集,万流归海。

红尘从来多事,扰却的是复杂的人世,曲折的人生,幽微的人心。

这是在读着方方2009年的开年大作--《水在时间之下》,几乎是一口气读完。

说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汉口,一个唱汉戏的名叫“水上灯”的女艺人的传奇人生。仿佛验证了“造化弄人”这四字谶语,这女子出生的第一天,父亲就莫名地横尸街头。作为不祥之人,她被亲生母亲和整个家族抛弃,沦落社会底层,尝尽人生最屈辱最低贱最痛最冷的滋味。对社会的恨,对人心的恨,由此在“水上灯”身上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那简直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复仇女神,战车过处,寸草不留……

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所谓好看,便是翻开后,心随书走,一直想往下看,一直不想放手。而推动文本跌宕起伏、回环曲折地一路而去的,并不是故事本身,却是主人公内心的力量——“仇恨”恰似一柄破空而来的霜雪吴钩,深深扎入文本,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留一路痛和血。我曾经在文本中找了七处所谓的“巧合”之处,欲与方方商榷,但当我提笔写信时,却发现根本无处下笔,这些巧合早就与人物的情感与命运浑然一体,血肉相融,表面上看到的是热闹和偶然,而巧合之下,就是必然,是被命运步步逼到墙角的必然的殊死反应。正如水上灯在最终繁华落尽的一刻,哀怨的感叹: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样选择?这正是方方小说的别致处,好看的是故事,更是故事中强大的不可抗拒的生命走势。

这也是一本书写命运的大气之作。爱是凉薄,恨是宿命。仇人原是爱人,亲人原是敌人,造化翻转中,这样的肉中刺,拔与不拔都注定要血泪相和,又怎一个“恨”字了得?主人公最终选择在自己的顶峰阶段退出舞台,隐没在人海中,做一个最平凡的街头里巷的妇女,简朴生活,默默无闻,赡养着自己曾经最痛恨却已经毫无人形的仇人。人生的领悟,总是要等到万水千山过尽,而所谓的领悟,也不过是对不可追悔的往事的深深哀悼。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莫错过”和“放下着” 正是银币的两面。

正是“人生如戏”,小说亦恰如一个巨大的舞台,主人公们在小舞台上唱历史兴亡,在大舞台上唱人生悲凉,个个生动丰满,有血有肉。水上灯的初夜被戏班卖给快进坟墓的刘老太爷,寒冬逃亡,身心俱焚;万江亭为情所伤,心字成灰,波澜不惊,默默自戕;水文弃妹,丧尽天良,最终又鬼使神差地爱上了自己的妹妹,自知罪孽深重,引颈就戮;而玫瑰红和水上灯两代名伶之间的过招,更是招招见血,这是两个有着深刻共通深刻理解的女人,是镜子中的映像,步步都踏着彼此的命运,所以一生为敌,其实却都是在与自己为敌,所以不依不饶,所以兴风作浪,所以刺刀见红,所以至死方休。

上一篇:夏日的白花 下一篇:亿万宝宝黑道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