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罪奴(131)

作者: 肆久 阅读记录

而在杨渐沉迷在后妃的花招中,忘却了自己的规矩时,太后病了。

这一场病来得轻但绵延,太后缠绵病榻不能自理,需要人日夜跟着陪护。

杨渐探望了几次后一方面是吩咐着人多多体察太后的病情,另一方面更是放松了自己在朝政上的监管。

不知不觉的,从某一个「大度」的下午开始。杨渐把砚儿召去了御书房,却自己在用完膳回书房的路上「意外」被雅贵嫔邀去一同欣赏秋日盛放的菊花。

砚儿就一个人坐在御书房中,没有旨意要她回去,也没有旨意要她留下来。

看着面前堆积的奏折,看着御书房中早就习惯了的侍女太监,砚儿大起胆子,坐在了书桌稍微偏左一些的位子,一本一本地翻阅奏折,思考着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若是久处偏远的武将想要进京朝圣,是应该大张旗鼓地欢迎还是应该婉言规劝他驻守原地?

地方闹起了秋收不足的灾祸,是应该保持原本的赋税还是适当地进行减免?

是应该保持每一处地方的政策同步还是因地制宜?如何部署冬日的御寒和资源分配?如何和各个邻国保持联络?

砚儿一本本翻阅着奏折,把每一类事件进行分类。太后说过,如今天朝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先帝部署多年的能人异士,这些文官独到的见解、深入的分析、引经据典的论述,给了砚儿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原本她只是阅读一些史书和兵书,试图从历史中领悟到朝政的精妙。

但是精心归类,阅读就某一事件中诸位大家的见解,砚儿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时候应该使用理论,什么时候则要依赖实践。

一下午虽然没有了杨渐在一旁批阅,砚儿却在这一堆奏折中不停地汲取着知识和观点,她思索着不同政见的利弊,不同观念背后的立场,也考虑着如果是自己作为决策者,应该如何采用这些观点。

最后,她将奏折默默放回原处,假装自己并没有翻阅的样子,在书桌前假寐着,约莫着差不多的时间后,雅贵嫔挽着杨渐的手走了进来,她与砚儿默契地对视,而杨渐则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让你白等了这么久。”

砚儿看着杨渐抱歉的神情,心中却都是不停的思考,她扬起一个温柔的微笑,安抚似的说道:“没关系……”

第102章

预防

跟着这个思路,果然查到了两年前天朝与大月氏开战背后的玄机。

虽然那场战争后,青婵得到了将军之位,有了领兵之权,也创建了天朝历史上第一支纯女子的军队;

也浮现了许多优秀的士兵、谋士和将领,但总体看来,镇平侯府和其姻亲雍王府仍然是整场战争中获益最大的。

就连皇上和朝廷,实际上也没有获益那么大。虽然是送来了一位绝色美人,却险些在后宫中生出强行玷污他国女子的丑闻;

虽然大月氏的使者在京城中商议了数月的求和事宜,最后也不清不楚地保持了原本就有的岁贡,略微增加了一些进项,而没有割让城池,或者其他实质性的突破。

回过头来想两年前的战事,虽说是拖了将近半年,却总是打打停停,最终清算下来死伤也并不是很严重,远远低于往年的持续时间如此之久的战事。

而除了青婵偷偷女扮男装打赢的那些小战争以外,以萧家父子为主帅的战场中其实都是小胜和小败居多。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侯府应该就已经与大月氏联合了起来,所谓的战事也只不过是用来提拔自己和亲信,赋予侯府更多的权势,甚至一步步蚕食天朝军力的。

其中唯一的变数便是青婵,因此想要寻求突破,预防这一场战事,便只有依靠青婵。

砚儿分析了之后,便让朱翰远赶紧去内务府传了口信,而青婵郡主自然也是以探望怀孕的萧毓凝为理由,先大张旗鼓地去了钟粹宫,又偷摸着从小路轻装简行来了未央宫。

见到青婵,砚儿先是问起了萧毓凝:“钟粹宫那边怎么样?”

青婵安抚地看着砚儿:“早就知道你这么问了,凝儿特意交代了,说是她一切都好,既然决定了要好好生养这个孩子,自然都是上心的,墨儿最近也经常去,所以你也不要太记挂。”

砚儿点了点头,萧毓凝的情况其实是很平稳的,孩子正常地发育着,在墨儿的精心调理下也没有什么害喜的反应。

墨儿每次去诊过脉都会找办法告诉自己,哪怕没办法亲自来报,也会借着金兰的口讲出来。

问完这个了,砚儿才说起大月氏和镇平侯府的事情:“青婵,如今你手下有多少可用的兵力?”

青婵听到这个,来了精神:“我手下共有两万士兵,大多以骑兵为主,她们都曾经在家中学习骑过牛或者驴,所以学起骑马来也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