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周第一锦衣卫(24)

作者: 卿卿如我 阅读记录

天子:“这三万锦宁铁骑,是该归于何处?”

朝堂先静了一瞬,而后一位又一位朝臣站出——

“臣举荐——”

“微臣有一人举荐——”

“当归——”

“不可!其人资历稍弱,怎可统三万大军,慎言!”

殿下熙熙攘攘吵成一片。

天子开口:“这三万铁骑,险些被一并锁到关外,被鞑靼屠戮。万幸,有人把他们送入关内,保留下这支边军。”

天子在兵部尚书提议誉山关总兵时突然说到锦宁铁骑,众臣心头已隐隐怀疑,现在提到这支队伍的来路,圣上心思昭然若揭,果然还是要为能臣留一条路!

当即有人出言道:

“李凌州虽罪不可赦,但于三万士卒与三十万百姓有功,其人死罪易定,然不免寒了天下百姓的心。不如将功赎罪。”

兵部尚书回首,捏着笏板的手紧了紧。

天子颔首,又走出几名小官为李凌州说话。

兵部尚书冷冷地哼了一声,兵部侍郎直接回首注视那几人。那几人毫不退缩,本不是一派人,哪里怕你?

最后,内阁大学士上言道:“李凌州此举,罪无可恕,然,若非先誉山关总兵强行闭关,不出一兵一卒,何至于此?陛下的命令是抵御鞑靼于关外,而非拒我大周万民将士于关外。李凌州率败军之将尚且能与之一敌,先誉山总兵此举,岂非陷百姓于不顾?”

“宋阁老,”兵部尚书发话,“誉山关不过三千人数,他若开关,关内沦陷,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誉山关占据天时地利,若三千精兵坐镇保不住誉山关,我看这总兵之职不派也罢!昔年太/祖凭一千人马,将生鞑靼八支部落剿灭,如今三千人守在关中都不敢出。问题究竟出在谁身上?”宋学士针锋相对,话语直指誉山关总兵瑟缩惜战。

眼见台下又一轮争吵,天子道:“那就罚李凌州将功赎罪,等伤好后,暂回金吾卫。”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正欲进言,天子紧接道:“既是成爱卿提议,钱瞬仍旧领誉山关参将,暂代副总兵一职。这三万锦宁铁骑,分拨一万屯于誉山关。慢慢收复锦州用。”

兵部尚书怔了一瞬,玉笏上扬,“谨遵陛下之令。”

誉山关总兵空悬,钱瞬代副总兵,实际是掌了总兵的权。兵部尚书门下之徒死了一个,天子再送一个上去,勉强算扯平,更何况曾归属于宁远侯的锦宁铁骑,归了一万给钱瞬暂管,这份赏赐不可谓不厚。

是以李凌州死不死,倒没那么重要。

可殿中仍有人谏言,上前的是位清流文臣,新科翰林,“臣有禀,鞑靼势大,先帝分封诸位王侯于边境坐镇,钱参将作战经验尚浅……”

“——将冀王调派誉山关,收拢锦州,重整关外布防。”

内阁大学士闫刑辞同时进言。

阶下顿起喧哗,一石激起千层浪!

冀王封地在松亭关外,誉山关前,离誉山关不过三百里之遥。冀王曾与昌武帝同策马天下,为战数十场,若将冀王调去关外,锦州收复在即。

沈砚的指尖倏忽跳动一下,似乎有炙热滚烫的火焰席卷她的指尖。

幻觉再次来了。

又一派臣子纷纷上前,对调冀王于关外一事提出异议,这一吵,比刚才锦宁铁骑归属还强烈,连带着整个朝堂的官僚都吵起来。沸沸扬扬,金殿比京城最繁华的集市还喧嚣。

天子捏了捏眉心,吐了口气:“此事再议。”

下朝后,沈砚在殿外候着,皇帝先宣兵部尚书,奇异的是,方才提议冀王去锦州的翰林与内阁学士闫刑辞也被陛下召去,沈砚见到他们二人走出,盯着两人,这两人只感到一股寒意蹿到自己头皮上,被追赶似地逃离开。

沈砚进去述职,天子命她把李凌州放出诏狱,沈砚应是。

而后俯身道:“若陛下意欲收复锦州,微臣有一人举荐。”

“你有人举荐?”天子来了兴趣,“是谁?”

“李凌州。”

天子惊讶,他想了想,“此人确实合适。”

沈砚听到下一句话——“然而不行。”

“成卿不会容他,现在调他去,与钱瞬不合,将在外,最忌互相猜度,勾心斗角。若撤回钱瞬,派李凌州在外,成卿少不得在粮草调动上拖延。兵法最忌不一心,上次的代价是大宁城惨败,伏尸十万……”天子说着,剧烈地咳嗽起来。

“陛下!”沈砚急切道,“宣太医!”

天子摆了下手,他脸上浮现殷红,“咳,好久的症状了,太医看了也说不出什么,不用宣。”

沈砚黯然,她仅仅离开一年,陛下的身体更糟糕了。

天子叹了口气:“关外定要收复,倾尽全力在所不辞。要是终朕一朝失了大宁、大凌、小凌、锦州、觉华,朕下去都无颜见列祖列宗。再看看吧,若是朝中无人可用,少不得派冀王去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