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豪门假少爷的古玩铺子(61)+番外

作者: 假酒喝了头疼 阅读记录

等蚕养好了,吐丝结茧之后,能不能成功织成布再另说,反正目前算是在稳步向前的。

“那我之前给赵颐年的复古纺织工具如何了?”瞿秋离问。

古代人秘不可传的技术难求,但纺织工具这种还算比较大众的物件,相对来说,不算难得,花钱就能买到。

既然是要复原纱衣,想要真正做到完美复原,最好的就是连纺织工具都用古代技术。

而且,这样也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纱衣复原的成功率。

“还没开始做。”赵颐年说,“你给的图纸几乎太完整了,到时候再找人定做就行。”

瞿秋离想了想,“反正现在还在养蚕阶段,可以先分出两个人去盯着定做纺织工具吧,多调试几回,免得到时候跟不上进度。”

赵颐年点点头,立马跟豆哥一起埋头商量去了。

瞿秋离喜欢这里,喜欢这样的氛围。

纱衣这边讨论出来一个章程,分工合理又明确,瞿秋离想了想,提议特聘赵颐年的母亲做养蚕顾问。

毕竟他们没有养蚕的经验,而这批蚕种又与常规的不同。

赵母还有点紧张,她最开始被儿子接过来,以为就是教一下这些年轻人怎么养蚕,她养了几十年的蚕了,经验还算是有点的。

但是,现在正儿八经成了研究室的顾问,她…就是个农村妇女,实在是有点不知所措,也怕自己做得不好,反而给研究室添麻烦了。

“阿姨不用担心。”瞿秋离宽慰她,“我们这些人都没养过蚕,只能通过查资料,慢慢摸索,您是专业的,有您在旁边把关,我们也要安心许多。”

赵颐年也赞同,他母亲基本上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县城,现在有这个机会,也挺好,他们母子俩也能多相处一段时间。

好说歹说,赵母总算是放下心,留了下来。

这边定好了流程,瞿秋离又去楼上了。

楼上现在是专门研究秘色瓷的。

秘色瓷,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烟岚”来形容它的釉色和器质之美。

可是它正儿八经的失传了,现代专家用了无数方式进行实验,什么温度,天气,泥土,釉体,都无法完全复原秘色瓷。

而现在他们的研究室,秘色瓷小分队,也在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实验。

小分队见瞿秋离来了,都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研究室的大头支出就是他们秘色瓷研究了。

他们没有自己的窑,每次有点新发现,都只能去外面租借,而人家窑厂开窑一次,成本本身就不低,所以他们租用的费用就更不会便宜了。

更别提他们还有各种毛病,提各种要求,烧窑的老师傅都要被他们烦死了。

再加上,他们还要全国各地的去找烧瓷器的各种黏土,反复实验。

这一笔一笔的费用算下来,真的不低。

其实,按照长期作战的准备,自己建个小窑厂比较划算。

但他们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前两年,整个研究室还是在瞿秋离的带领下复原出几件失传的工艺,上交给国家之后,国家会根据工艺的价值,发一笔奖金。

可是这笔奖金,大部分都被瞿秋离奖励给了他们这些参与人员,剩下的一部分用作后续研究。

至于瞿秋离,他们一直都知道,是瞿秋离的个人经济在支撑他们的研究。

而且,说句自己很没用的话,之前的研究,瞿秋离才是研究贡献里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瞿秋离,仅凭他们自己,根本无法做到。

“这是怎么了?”瞿秋离见他们沉默,与楼下吵吵闹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小分队主要负责人站出来,颇为尴尬地说,“最近进展不是特别好。”

他们看到楼下有进展,自己也急的,谁还没有点攀比的心思呢?

“不急,瓷哥,咱们慢慢来,资金方面现在不用担心了,我古玩店那边收入还不错。”瞿秋离能预想到这样的情况。

小分队负责人外号叫瓷哥,这回是男孩子了,因为特别喜欢瓷器,所以才加入了他们的研究。

瓷哥听瞿秋离这么说,更难为情了。

瞿秋离拍了拍瓷哥的肩膀,“咱们组建这个研究室本身就不是为了赚钱盈利,我也做好准备持续资金输入了,别慌,大胆去干吧。”

国家有不少专家都在研究这个,专家那边的研究都停滞不前,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进展不佳,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瞿秋离自己,秘色瓷的秘方,实在是太难寻了。

国家出土的本来就少,也就是说,在古代这个瓷器的生产也不算多。

所以,他在古代想找秘方的进展也不怎么样,跟别提他还只能暗中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