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滑 穿到民国写小说(113)

就在此时,有人敲了敲门,卢卡斯叫着“谁啊”去开门,看到来人时,他惊讶的张大了嘴,正要说话,就见对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米沙看他一眼,也险些叫出来,他一把捂住嘴,表情也微微扭曲。

张素商小心的将装着冰鞋的箱子关好,就见一只手进入视野,拉起了箱子的把手,他不解的抬起头,就看到了一双熟悉的婴儿蓝眼睛。

一米九的阿列克谢蹲在船舱里,将整个空间都衬得逼仄起来。

张素商愕然的问他:“你怎么在这里?”

阿列克谢笑着回道:“我觉得你肯定被晕船折腾得不轻,所以过来帮你搬行李啊。”

为了来接张素商的船,他特意提前打听了他们乘坐的船只何时会到,又提前几天坐火车来塔林,在一家临海的旅馆住下,每天就坐在阳台旁边低头看书,偶尔抬头看一眼港口。

现在,他终于接到了秋卡。

阿列克谢转身蹲下:“你一路很辛苦吧?来,我背你走。”

米沙和卢卡斯对视一眼,默契的将张素商的箱子提在手里,张素商几乎是懵逼的被阿列克谢一路背到了岸边的旅馆,被他推荐着吃了当地盛产的鳕鱼沙拉、烤鹿肉和胡萝卜塔塔。

彼得先生说:“好吧,我们的确被船折磨得很辛苦,所以在塔林休养一天再走也没什么。”

阿列克谢甚至还给张素商买了一瓶度数不高的白葡萄酒,酒水倒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带出一些泡沫,夕阳的余光落在上面,泛出晶莹的色泽。

米沙、卢卡斯、娜斯佳和安菲萨那几个年轻人已经抱着伏特加喝high了,张素商坐在角落里,捧着杯子喝了一小口,酒精与味蕾触碰,带着些微的刺激感。

他靠着沙发,问阿列克谢:“廖莎,你不是加入了一个很好的课题组,现在很忙吗?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来接我?”

阿列克谢认真的切着鹿肉,闻言看着他,蓝眼剔透得如同港口外的海面,湿冷海风顺着窗缝吹进来,却没吹散他的声音。

“因为我想你了。”

张素商怔了一下,连忙去看卢卡斯他们,确定他们没注意到这里后,他松了口气,再回头时,发现阿列克谢已经靠了过来,两人的脸距离不超过5公分。

阿列克谢眼中带着试探,他继续缓缓地靠近,在张素商没有反抗的情况下,他的唇在张素商额头碰了一下。

“我想见你,所以我从圣彼得堡跑到塔林,这可以让我少想你几天。”

张素商有点结巴:“可、可是,廖莎,这事咱们能别在这里说吗?据我所知,你们国家的东正教教徒很多,他们应该不喜欢看到两个男人这么亲密。”

阿列克谢认真的回了一句:“我不怕他们,如有必要,我可以牵着你的手走到上帝面前。”

说完这句,他坐了回去。

第51章

拿到一枚世锦赛金牌的意义比张素商想象得还要重大得多, 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他难得享受到了记者围在火车站口守着拍照的待遇。

在他回俄后,俄冰协再次向他发出了转籍邀请, 张素商再次拒绝了他们。

彼得先生无奈一叹:“秋卡, 你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他劝说张素商:“其实就你们国家那个兵荒马乱的样子,还不如先留在外面, 那才不浪费你的天赋和才华, 等什么时候战乱停止,和平到来,你再回去建设国家, 我想你的同胞们也是能理解这份决定的。”

张素商看他一眼,笑笑:“再说吧。”

他最愿意留的国家当然是现在的俄国了, 毕竟阿列克谢、米沙、卢卡斯他们都在这里,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 等到了四几年,这儿也是个修罗场。

张素商可不是那种被忽悠的以为二战转折点是在诺曼底的傻瓜,而真正作为转折点的那场守卫战就发生在俄国, 而且惨烈得不行, 整个二战就数俄国和中国牺牲最多。

俄国直到21世纪都还女多男少呢,一代男人都打光了, 才有了后来女性上战场的事情。

他双手插衣兜里,看着上方圣彼得堡蔚蓝的天空,心想, 再过个几年, 大家都找不到净土了, 除非去远离亚欧大陆的美洲, 但那里还有排华法案呢。

几年后才会发生的烦心事暂且放到一边, 张素商回家的时候,正好看到罗慕拉夫人一个人拖着两个大箱子爬楼梯,而她的女儿吉拉也背着个大包。

在来到了俄国后,张素商主动帮他们找了附近的房子,两家现在隔了不到50米,要做什么都方便。

张素商帮罗慕拉夫人搬行李上楼的时候,就看到尼金斯基拿着一块抹布,木然的在擦地板。

也没人说什么别让病人做事的话,对于长期发呆、精神一度崩溃的人来说,能主动去做家务是一种恢复的表现,只要尼金斯基的情绪还算稳定,那就让他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