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良妃重生记[清](315)

作者: 月光蓝莲 阅读记录

这些人却是不知道皇上的一番苦心,不过这事和后宫没什么大联系,这次皇上南巡是要去江南作秀,压根就没带嫔妃,云果也就当故事听听。

作者有话要说:PS:看见有不少小天使在争辩,我觉得有个问题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就是关于宜妃是不是包衣宫女出身的问题。【我这人有点较真~】

=

毫无疑问宜妃是满洲镶黄旗人,是正儿八经的旗人,不是包衣。

=

我知道某些小天使说宜妃是包衣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雍正五年。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尹泰谨奏:为陈微见,请圣主训诲事。窃臣查得,盛京有三包衣佐领。

该三佐领,无视各职,逾越定级,凡于集会公所,均于将军、大臣品级入坐、行走。

此皆前佐领三官保在时,众皆称呼祖辈,逞强好胜所致。流传至今,尚在履行。

圣主对内外官员一视同仁,不可越级行事。伏乞严禁似此越级行事者,以正名器。为此谨奏。

=

这人说得就是宜妃的阿玛三官保,所以有人就拿这个当证据,说宜妃是包衣出身。

=

宜妃的阿玛三官保是包衣佐领吗?是!

=

那宜妃是包衣吗?不是!

=

这些人就是断章取义,要知道清朝的佐领,不仅仅有世管佐领,还有公中佐领。

=

世管佐领,就像永不降爵的爵位一样,是世袭,这个可以反应旗籍。

然而公中佐领是任职,和官职一样是要被轮换的,或是皇上指派,或是那一佐领下的人举荐。

=

很显然宜妃阿玛这种情况,就是第二种,被康熙指派去当公中佐领。

=

佐领: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是满语牛录的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

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二百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

=

佐领说白点就是管理人的官职。

=

宜妃的阿玛三官保是包衣佐领,那是去当官,管人,不是去当奴仆。

=

举例就是太子妃一家,石家在抬旗后,依然在汉军正白旗当佐领,还有三个佐领数。

=

还比如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满语称包衣按班(满语booi amban)或包衣大(满语booi da),直接汉译为仆役之首领,意译作「总管内务府大臣」。

=

内务府肯定都是包衣,但是胤禩、胤禄、永瑢、纳兰明珠、富察马武、富察马齐、和珅、穆彰阿、荣禄等等都当过总管内务府大臣,难道他们都是包衣不成?肯定不是呀!

=

康熙这人,很喜欢,嗯,我称之为「乱调」,他当政后,六部尚书,完全是一两年就换一次。

把吏部尚书换成礼部尚书,把刑部尚书换成工部尚书……不单单是六部尚书,大清的官职,他都喜欢这样,反正就是各种调来调去。

=

当然也不是康熙的锅,这是努尔哈赤开的头,他就喜欢把自己两黄旗的心腹,派到另外几旗里面去当官,但那人的旗籍没有变还是在两黄旗,皇太极、康熙都是学他的。

=

据《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去世后,康熙曾让状元韩菼为其立碑以示褒奖,并点明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是后妃「戚属」:“阿凯,镶黄旗人,孙三官保原任工部侍郎兼佐领。案韩菼恭拟赐碑:更毓淑顺之贤,式赞宫闱之化。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佐领三官保。”

=

整个碑文里面没有一字「包衣」,三官保的官衔也写的很清楚: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

=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内务府干的就是奴仆的事情,其实不是,内务府官员在皇上的准许下,还能做生意,甚至于收税「相对于国税局官员」。

=

清朝对东北地区貂皮、人参,是实行垄断政策,还专门颁布了法令条款,违者全家完蛋。

而这人参貂皮的生意,就归内务府管。有白纸黑字的记载内务府将宫中剩余的此类物品变价,以获取收益。

=

我估计,三官保,在盛京,管的就是人参貂皮从东北那边进口到关内的事情。

=

另外还有一点,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尹泰是在雍正五年上奏的,雍正五年的时候八爷党都完蛋了。

=

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早在雍正四年八月就死了。

大儿子胤祺的儿子弘昇,雍正五年,坐事,削世子。

=

那段时间雍正一直在打压八爷党和宜妃母子。而三官保早在康熙朝就死了,棺材都躺了好几年,所以这折子,上奏有点那啥的感觉,落井下石,拍雍正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