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承平年少(235)

作者: 青城山黛玛 阅读记录

想倒不是想不通,然而心里头犹不是滋味。宝珠病了,本该有个人嘘寒问暖。孙千户万万不配,那旁人呢?

倘或有这么个人,皇帝必要将他千刀万剐,可真没有,他腑内又酸楚得厉害。

他想到永州瞧瞧她去,然则也不过一想:那不切实际。

他好像习惯了别离。

高处不胜寒,但也清净自在。

玄赜出了宫,纪家的小儿子又进宫来了,这次是为恭贺皇帝圣寿。

满场纡朱曳紫的老大人当中,唇红齿白的纪栩着实显得赏心悦目。

皇帝赐宴群臣后,退到女眷们的席上来,专向太后祝酒。

夜里又开新宴,听新戏,这时候便都是自家人取乐了。

四王夏侯祈的长子被傅母抱着,也来给皇帝行礼拜寿。

皇帝放了赏,叫带他与薛家的孩子一道玩去,长公主亦起身过去,从旁照看着他们。

皇帝方才向太后提起纪栩来:“皮相还算讨喜…只不如玄赜出尘。”

太后接了孟昭仪剥好的一枚枇杷,蹙眉笑道:“太出尘有什么好?居家过日子,终是凡夫俗子最可亲。”

或许吧。皇帝仰头饮尽了杯中酒,心里却还惦记着那份从永州来的寿礼。

他其实有些着恼。她一走近六年,只寄过两次东西给他,此外竟没有只言片语。上一回采雪不成,过后的情形他还历历在目,如何还肯再消受一回?

孟昭仪的枇杷肉又递到了他面前,皇帝取来吃了,没尝出滋味。

他站起身来:“朕出去走走。”

小篆慌忙跟上前伺候,好在这一次皇帝没走远,而是回了宣政殿书房。

房中案头上搁着两坛子异蛇酒,算是永州土产。

用不着小篆忙活,皇帝自己揭开了封口的顶花。

正要倒酒,忽然瞥见那方红绸上密密麻麻全是字。

皇帝指尖微顿,到底没动酒杯,拿起绸布在掌中摊开。

出乎他的意料,上面是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片刻,皇帝反应过来,有一些是永州各衙乃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官员的名字。

他没缘由地笑起来。

四月下旬,皇帝奉皇太后巡幸江南。

认真论起来,这也不是皇帝一时的心血来潮:打从即位起,他便仔细盘算过,要好生孝敬太后,大江南北风景名胜都游览一遭才不枉。碍于前朝政务繁多,总有这样那样的缘由牵绊住他,一直未能成行。

如今时机正好——蜀中通达,云南收复,北狄西戎归顺,邻国邦交敦睦,承平既久,自该亲至领略一番自己一手缔造的如画山河。

况且永州灾情已过,前番经手过赈灾的官员们,也是时候细细地论功行赏了。

才始送春归,不日又要往江南住,宫里上上下下都萌发出一种冰释雪消的欣欣向荣来。

徐姑姑立在天和宫的院子里,正叮嘱小宫女儿往箱笼里多压些香饼香丸,南边儿雨水多,别叫东西受了潮。

偶一抬眼,瞧见长公主依依往这边走来,连忙笑迎上去,行了礼道:“太后娘娘刚才打发奴婢去问一声呢,殿下要带的东西,底下人拾掇妥当没有?偏叫这儿绊住了,竟没来得及…”

长公主抿嘴道:“我正为这个来回禀母后呢。大家都走了,宫里这一摊子琐碎事儿,总要有个人守着料理,我便留下来吧!至于我跟前那些人,倒可以跟着伺候,叫他们也见见世面。“

她俩一面说,一面往里走,用不着徐姑姑出言劝,太后在里头听见了,顿时就不答应:“左右宁妃和孟昭仪在呢,有什么事两个人商量着来即可。你是姑娘家,哪有把那些繁杂俗务扔给你的道理?”

对于宁妃,太后是从不指望她能笼住皇帝的,伴不伴驾都无关紧要;孟昭仪便有点可惜了,她进宫几年,名义为嫔妃,实际却是抵了宝珠的缺,每日陪在太后身边,故而她没能获得恩宠,太后总是怜惜的,此次不能携着她同去,愈觉遗憾。

太后是长辈,自知不该插手宫务,平日里都是六尚总领,差错虽没有出过,但按自己的心意,犹是不成样子——这宫里须得有个正经的女主子。

可惜立后不同于纳妃纳嫔,是关乎正统的大事,横竖都绕不过皇帝的首肯。从前太后在儿子面前不止一次提过,无奈皇帝软硬不吃,只泠然一笑:“母后不介意再多一个守活寡的人,放眼去挑便是。“噎得她良久说不出话来。

越是无计可施,越是耿耿于怀。太后又想起这次南下,还有一桩便是给四王定亲,益加怏怏不乐。

皇帝选中的是江南谢家。谢家是百年望族,祖上出过阁老、出过猛将,更出过三位燕朝的皇后,只不过自大徵立国后便归隐起来,不如挟皇胤而自傲的洪家招摇一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