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银竹摇曳(200)

作者: 秦巴小胖 阅读记录

李发奎和金德礼等人在最后一辆汽车上押阵,他们的车子屁股后面还拖着一棵松树枝,随着车辆的前进,地面上的车辙印立即被松软的煤灰掩盖住。

他们还不停地往松枝上洒水,待到后半夜的霜风吹过,公路上的煤灰表层会被冻结起来,谁也看不出来这是一条刚刚往外运过煤的公路。

待到所有车辆全部驶出山口之后,村里安排人在路口架起了铁丝刺墙,将进山公路掩饰成被长期封锁的模样。

这一全套举措做得如此娴熟,让显荣不禁佩服起李发奎和金德伟等人的智商。

看来他们这些人已经在多次迎检过程中积累起相当丰富的经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那么容易查明背后的真相呢?

从矿山返回余兴平家中,已经到了四更时分,房间里的余黑牛肆无忌惮地发出沉闷的呼噜声,显荣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搓了搓手,扯来一床棉被裹在肩上,在信笺纸上奋笔疾书,将夜间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待到天明之后,将其悄悄寄往千里之外的江河口乡。

显荣和余黑牛在村子里待了整整两天,每天都会从工友们口中听闻检查队伍到达过哪些地方,以及现处何地,简直就像有一双眼睛无时不刻不在盯着检查组一样。

事实也确实是那样,李发奎和金德伟等人常年都派有贴心的兄弟伙盯着上头的动向。

尤其是在迎检期间,还会额外增派人手随时关注和汇报最新情况。

在这样的严密防范之下,检查如同走马观花,一阵风似的吹过。

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去往显荣所在的矿井开展任何检查,李发奎和金德伟等人仅仅是虚惊一场,事后还对自己做的那些防备工作而感到遗憾,说矿上白白浪费了几天的生产时间。

两天之后,工人们被汽车集中运进山。对这些矿工们而言,无非就是损失了两天的工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下山感受一下烟火气息,缓解一下身上的疲劳,也算不得一件坏事。接下来,他们的日子依旧不会有任何改变,吃饭、睡觉、下井。

在李发奎的安排下,大家分工明确,一部分人负责拆除掉封堵在矿井洞口的石块,一部分人负责将藏在矿洞里的那些材料运出来。

众人齐心协力地将先前拆除的帐篷重新搭建起来,把那些拆除的铁轨迅速铺设好,一切都在半天时间内恢复原样。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之间的团结协作潜力是不可限量的。

就如同老辈人常讲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样,显荣在这两天时间里确实长了见识。

他终于感到不虚此行,没想到在这大山沟里竟然上演着比唱大戏还精彩的故事,让他既感到毛骨悚然,又对接下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进入到下半年,总会给人时光飞逝的感觉,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余兴彩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

刚开始的那些天,她一直在努力尝试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但随后的大学生活,使得这些努力都成了多余。

大学校园为她提供了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式学习场所,这是她从来没曾经历,也从未想象过的。

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习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进入学校之前,她在学习上并没有太大压力,但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自己在很多地方都与新同学差距甚远,稍不留神就会掉下队来。

在危机感的驱使下,余兴彩将自己置身于书山题海中,根本没有时间去悲天悯人。

但有一件事,她即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仔细应对,那就是阅读胡显荣的来信,并在反复斟酌之后写信回应对方。

显荣的信中多半是鼓励性的话语,将余兴彩当作小妹一样,鼓励她一如既往地优秀下去,对自己在矿上的辛苦生活却只字不提,三言两语一带而过。

显荣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行踪和处境告诉她,但知道除了不向余兴彩写信,否则是瞒不住这位聪明伶俐的老同学的。因为对方只要看到邮戳上的地址,一切都会变得不言自明。

余兴彩很担忧显荣的安危,不愿意他走上父亲的老路。在回信中多次劝说他离开矿井,另寻一份安全的活计。但是她哪里知道胡显荣的内心所想呢?

矿井下究竟有多危险?没有亲身干过这个行当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每天进入矿井之前,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祈祷能站着走出来,那些小小的磕碰和擦伤之类的事故已是家常便饭,矿工们早就不当回事。

在经历迎检风波之后,北方大地渐渐进入寒冬,对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只要能挖出煤来,销路是不用发愁的。

上一篇:他的小酒窝 下一篇:我在婚礼现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