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碗良缘(65)+番外

作者: 裴千羽 阅读记录

刘长生见此浓眉一挑,朗声道:“若我记得不错,鄙社对外早就不纳新了,怎么今儿来了生面孔?”

裴宛闲适的踱步走进,朝他拱拱手,施了一礼:“晚辈淮州费慎之,前儿刚入的社。慎之见过先生,不知先生怎么称呼?”

刘长生瞧他分明是个佯装大人的孩子,倨傲的不应声。

便有年轻的诗人上前打着圆场,向裴宛引荐:“这是咱们社有名的诗友,号‘老骥’,你同咱们一样,称他老骥先生便可。”

那年轻人冲刘长生躬身作一长揖,很是恭敬的套近乎:“有阵子不见先生,想来一定是衙门里事忙,先生早把我们这一摊忘到脑后了!这位慎之小友虽是新来的,但实在是个风趣秒人,咱们都替您相看过啦!”

众人都笑了,便有人附耳对刘长生身侧的青年说了句什么。

那青年笑了笑:“既然是父亲引荐的,那自然是没差的,只是既入了咱们社,不知道诗做的如何?”

听了这话,大伙儿互相看了看,憋着笑,都不说话,裴宛那“狗屁不通”的诗稿他们都是传阅过的,便打着哈哈:“他的诗才,唔,偶有佳句,偶有佳句!”

刘长生耸耸肩,得,知道是什么水平了。

反倒是那青年,言笑晏晏,与裴宛互通了名号。

白辞,字援鹿,裴宛沉吟一番,记下了。

*

众人闲话一阵,于竹屋溪泮次第而坐。

饮过清茗之后,口占了几首诗,都不尽兴,见浣州通判在此,便切切地谈起时事来。

有人问道:“八月十五那晚上,听说行宫里乱得不像样!老骥先生,您当时在行宫里,什么光景可瞧的真真的!怎么样,比外头传的如何?”

刘长生饮尽杯中残茶,叹了一口气:“那天的情形呀,现在想来,都不似真的一样。敕蓝盛景百年难遇,把那天上银河请下凡来,再来一处浣州好女夜泊花船,这些本来都是极风雅的事,偏不知道从哪里传来陛下要采选御女的风声,满船女子趁着天黑跑了一大半!好麽,光是报上来淫辱女子的案子就有三起,全是护军所为!你们说说,好好的夜宴,怎么闹得这步田地?”

便有人唏嘘:“‘夜奔’的传闻都是真的?”

同样也有几个消息灵通的,跟着摇头:“那晚去行宫的,可是非富即贵,出了这等事,那起子泥脚杆子出身的护军,杀了他们都赔不起唷!”

刘长生冷冷的哼了一声:“他薛乓泽还想借着这机会在圣驾面前为浣州商会讨一声好,如今这下好了,商会那帮人不得撕了他,看他还能落下什么好?”

座中便有年长的诗友笑道:“老骥兄,您也是薛州牧座下好大一肱骨,怎么背地里这么编排他?”

另一个凑趣道:“你又不懂了,那姓薛的惯会在二公子面前装傻充愣,卖的一手好乖,我们刘通判忙前忙后,筹了不知多少银子,都听不到一声响儿,一句好话。”

大家伙便纷纷露出恍然大悟之态,刘长生嗤笑:“我可不跟姓薛的似的,他们姓裴的说句‘好’值什么?不若小白先生夸我一句,够我乐一年的。”

白辞忙摆手:“不敢不敢。”

这话太有深意了,裴宛不动声色打量座中人。瞧他们把那姓裴的恨不得踩到地上,把姓白的捧到天上的架势,心中那个突兀的、大胆的猜测逐渐有了形状。

座中一个中年乡绅站起来说话,裴宛知道他的名字,叫武萍。

那武萍问刘长生:“我听说,采女诏书已经拟下了,如今满城人都在思量对策呢,我是连夜把几个孙女送到淮州老家去了,大雍朝两百多年,没承想还能发生这种不着调的事儿!”

另一个叫邱燕去的诗友也道:“我也得了消息,听说宫里琢磨出个‘赎身帖’这一转圜的法子,只要缴一万两银子,就可以买一张‘赎身帖’,可勾去一个适龄女孩的采选户籍,一万两呐……”

刘长生听了,眉头紧蹙,拍案而起:“岂有此理!不若明抢!”

“就是! ”

“邱先生,消息做得嚒?”

邱燕去倒一杯茶放在手上闻香,慢声道:“太监来福儿那边漏出来的消息,你们说准不准?”

大伙儿面面相觑:“那十之八|九准了,话说话来,几个人家出得起这钱?哎,趁早‘拉郎配’罢!”

那武萍年轻时还中过秀才,于时政上很有自己的见解,愤愤不平的道:“大雍二百多年,哪代不比今朝吏治清明?可先帝们宁可微服巡幸,也没哪个跟当今这样,如此大张旗鼓,铺排宣扬。这龙舟飘在敕蓝河上两个多月,林林总总花了几千万两银子,户部每年还勒紧裤腰带发饷呢,果然普天之下,只供养一人呐!”

上一篇:醉红裙 下一篇:南国枯木又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