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进桃花源搞基建(14)

作者: 辛西鸦 阅读记录

“鱼可以不吃,衣服穿旧的也成,可正夏施肥的时候,就能看出事情来了!”

“今年的收成啊,还得打个折扣。”

因为桑基鱼塘的生态链暂时断了,所以土地肥力不够吗?

槿荣倒是有个法子解决。而且,一举两得。

第7章 改造茅厕 理论家遇上实干派

青墙危耸,高门肃立。郡城的府衙内传来吏从们齐声的低喝,一窝正在筑巢的金腰燕扑腾着飞向天空。

“大人,草民所说句句属实啊!”

高堂座上,太守支起手臂撑于案桌,威严问道:“我且问你,桃花源中村人几许,可有屯兵?”

渔人想了想,立马道:“不少于五六百人。都是过日子的庄稼男女,连个领头的都没有,咋会屯兵呢?”

太守沉吟不语,看不出喜怒。

堂下跪着的渔人紧张地汗都沁了出来。他抬头悄悄瞅了瞅两旁目不斜视站立着的府吏们,心里更没谱了。

不该来的,不该来的。如今可不是印证了村人们当时说的“不值得提”嘛!

渔人暗自懊悔之时,听得堂上传来一句发落。

“知道了,你下去吧。”

明明没犯事,渔人竟有如蒙大赦之感。喊着“谢大人,谢大人”,慌忙退去。

太守向随从使了一个眼色,后者点点头,跟着渔人走出府衙。

“你,今儿别走了。我给你安排个住处。”

内堂的办公书房里,向来端肃少言的太守饮了口清茶,眉头舒展不少。

隐居避世,桃源清溪。一壶酒,一盆菊。何等神仙的日子。

“只可惜啊。”太守的目光落在一份名单上,正是族里长辈交给他的今年年底京城即将空缺的职位。

“桃花源。”他琢磨着那渔人描述的情景,思量许久。

直到想起那令各地父母官都头疼不已的征税征兵额度,太守方才精神一振。

今年郡上的缺口,可不是有了吗!

***

桃花村里,红日当空。勤快的乡亲们差不多完成了夏种,另一些也在抓紧补种过春没长好的庄稼。

盖房被正式提上日程,槿荣还凑热闹去看了村里烧砖的场景。

热真没想象中的热,耗费的柴火却不少。

“丫头,我考考你。知道桃花村有多少口窑吗?”赵老爷子问道。

槿荣掰着指头回答:“砖瓦窑和陶窑各一处。还有专门打造农具和炊具的地方。”

原身从不关心这些。不过好在玉璧上都有标注,槿荣很早就注意到了。

“不错,真是越来越聪明伶俐了。”

虽然爷爷是诚心夸赞,但槿荣却很难由衷地高兴。

她的智商真的不是只有三岁啊!

算了,谁叫众人眼中的槿荣自小于俗务上就呆呢。改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来日方长。

要盖房的人家格外得多。吴忠的一把火恰好点在春日大风天,除开起火的房子院舍,前后左右的建筑都没少被波及。不是烟熏,就是火燎。

早晚都要重盖的事情,大伙儿赶在一起盖反而节省些重复的功夫。

槿荣思及玉璧上家家户户一看就既不漂亮也不卫生的茅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爷爷,我想在村里挖三个化粪池。”

趁着最近乡亲们热火朝天的动土盖房,何不将茅厕换个修法。

“那是个什么东西,有啥用途呢?”

槿荣大致介绍:“就是一个集中储存粪水的池子,能让各家的茅厕干净不少。最重要的是密闭发酵一段时间后,里面的东西肥力会更强。”

赵老爷子扶着拐棍想了想,点头道:“听起来有点意思,你不如找裴松还有乡亲们商量下,说不定能派上用场的。”

哥哥忙着跟人搭伙儿筹备盖房,槿荣召集来一些没那么繁忙的村人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构思是美好的,然而这可不是一张幻灯片就能招商骗钱的时代。

“麻烦倒不麻烦,挖个坑埋点管的事儿。但怎么修个池子还要耗费糯米呢?”

槿荣简单解释道:“因为不能让水渗到外面去。暂时没别的材料,打算用盖房的糯米砂浆代替,上面铺上石板。”

村里没有水泥,仅凭烧柴锻造温度远远不够,槿荣纵然有技术也造不出来。

她还是看哥哥他们忙活才知道,有糯米砂浆这样的好东西。将糯米汁与石灰浆掺和在一起,无论粘砖还是石料,效果都极好,且不透水。

村人们仍旧摇头:“三成人家都要盖房,到处借糯米。我家就剩一点点了,还想着酿口酒来喝。要挖你们挖,我不打算参与。”

槿荣画起大饼:“修好了能蓄肥的,保管你家的糯稻长得比往年好几倍。”

“不行不行,今年够苦了。我宁可守着点存粮薄地填饱肚子,也不想折腾了。来年再提这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