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偏执王爷的火葬场(153)

作者: 雏耳 阅读记录

盛公公会意, 轻声道:“驻守在边城的人来信,说近日瞧见不少大燕那头的,将自己装扮成平民百姓或是商贾人士的士兵。信上说, 有些担心大燕那头的趁着眼下时机出兵。”

皇帝捂着心口咳了几嗓子, 像是被气着:“他们的使臣都还在此, 出什么兵?”

“就只怕是这样啊。”盛公公叹气。

皇帝沉默片刻, 转头问道:“朕让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还是没什么动静, 那家子人就像是被人藏起来了一样,咱们安排的也是空手而归。”盛公公弯着身子替他抚着背,怀疑道:“会不会是他们在逃亡时, 途中一家子被灭了?”

皇帝抬手就在他的帽檐上打了一下, 呵斥道:“这些年来除了朕安排的人,你见还有人去追杀誉王的人。他们手中捏着的那些东西,一日不销毁掉, 朕一日就不踏实。”

盛公公讪讪,不敢再多说什么。

皇帝皱眉思忖良久, 忽而提及前些日子抓到的纵火凶手:“那两人有交代什么吗?是不是誉王党羽,难道就连一点线索都没问出来?”

这几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险些快要将皇帝给逼疯了。

他的病情始终没能好,又为着纪大将军调查当年先誉王一案而发愁。皇帝自然知晓纪老将军对先帝有多衷心, 但凡被纪家人拿捏住当年的把柄,只怕皇帝一生英明,老了还要被戳脊梁骨。

盛公公打量着他的脸色,小心翼翼道:“问出来了一些,只是他们矢口否认与先誉王有关。而且那些人的身上还有刺青,那图样瞧着,好像是某个江湖门派才有的。”

皇帝嗤笑:“江湖门派来烧大昭寺做什么?你也不好好想想,这些话都是糊弄你的罢了。”

“是老奴疏忽了。”盛公公屏息,心道这些日子皇帝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他正这样想着,皇帝突然出声道:“无论如何誉王那些人必须尽快找到人除掉,眼不见为净,只要那些东西别流传出去,就不会对朕有什么影响。”

盛公公低头,应了一声。

当年先帝重病在身,皇帝与勤王当时算得上是两位强劲有力的夺嫡皇子。忽然有一天,他听先帝身边的小公公说起,先帝找到了他与大燕那边来往的证据,皇帝心下慌乱一片,但他并未露出马脚,就连先帝也仍旧是与他父子情深。

直到一个月后的某日,皇帝安排盯着先帝的人来禀,说先帝写了一封密信,将那信笺与证据全都交给了心腹死侍,出宫不知往哪里去了。

当时先帝既然能够将东西送出去,那就一定意味着誉王世子还活着。

皇帝本来没有对先帝起杀心,但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步,世人诅咒他杀父弑兄如何,背信弃义又如何。反正等权力到手,史记都是能篡改的,遑论那些老百姓。

于是皇帝在某个深夜,入宫潜入养心殿中,等勤王侍疾离开后,他用对方随身携带的匕首很很刺入了先帝的心口。勤王虽说蒙冤受辱,可他亦有同样的狼子野心。

先帝驾崩,勤王因那把匕首被定罪谋逆,皇帝登基后直接将人打发去了宁古塔。

这些年来皇帝心里始终牵挂着那封信,先帝不仁,心里头只有他的誉王。皇帝上位以后励精图治,与大燕交好两国太平,可他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誉王党羽为了死去的人前来刺杀他。

那次华清池纪大将军的庆功宴上,若没有赵承誉挡刀,皇帝不一定还能活得下来。

也正是那回刺杀,提醒了皇帝在这世上,还有个极其隐匿的危险。那封书信可以昭告天下,因为皇帝这位置无论如何都是他的,只是得民心的誉王乃至他的后人,决不能活下去。

皇帝慢慢阖上了双眸,他自以为缜密的计划,其实眼下正在被人一一撕裂戳破。

王府后院内,赵承誉同纪大将军慢条斯理的下着棋。

纪懿淮坐在旁边煮茶,忽而听纪大将军道:“先前听殿下提起,宁家公子似乎也知晓此事,何不在今日将人也唤来王府,一道出谋划策岂不更好。”

闻言,赵承誉手上的动作微微顿了一下,他不着痕迹的扫过纪懿淮,垂眸莞尔:“有些事情他不必知晓。况且知道的人多了,终归也于我们的计划不利。”

“殿下所言甚是。”纪大将军道。

纪懿淮垂着眼饮了口茶,茶香四溢,他淡声道了句:“殿下可还记得先前我去南渔镇,同你说的那位曾抚养音音长大的男子。”

“自然。”赵承誉落下一子,眉心动了动,“后来本王又安排人去调查过,但无奈的是听闻他与当地人交情不深,似乎只同一位姓屈的男子来往多,不过那人已经消失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