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妃不梳妆(244)

作者: 风里话 阅读记录

双方短暂的休整,魏珣带人再上高台瞭望,观其营帐,看似规整,实则间隔有差,不甚整齐。而军士列队,有五人成排的,亦有十人成排的,由此看来,其实至今未成一统。或者说曾经一统,如今五国又各行各的了。

细节见真章,到底是乌合之众,颓势已现。

六月底,魏珣反客为主,发起总攻。

当日,战到一半,便是瀑雨如注。

他亲上擂鼓台,司鼓助威。

三停三战,已是五日过去,五国联军八十万大军,死伤近三十万,大魏兵甲却不过两万失了战力,还有十八万已经士气高昂。

七月十三,魏珣列阵继续强攻。五国联军不战而降,递献投书。魏珣正欲接来,天子信使至,宣旨调出全部策英军。言其此三部征战一年,实属辛苦,换宗亲三部前来。

五国联军递交降书不假,然闻言策英军撤出,当夜便卷土重来。

至此,五十万联军对阵不足八万的西林府军,魏珣陷入苦战。

如此半月过去,魏珣打开缺口,却也懒得再管邺都事,由着五国联军四十万兵甲直入京畿。

而他,将剩余事宜将给其他将领善后。自己则率五千先锋疾马奔回临漳。沿途传令西境、东境各处的西林府军,皆往临章靠拢。

大汤山鏖战近两月,始终不见明镜,而魏泷又撤出策英军,他已然猜到临漳之地发生了什么。

夜风吹得他衣袍作响,他却只是勒紧了缰绳,眸光似箭,咬牙疾奔。

城楼上,杜若发髻高挽,红衣似火,碧玉双捶在她单手间按点而落,初时自鼓舞士气的寻常曲调。

本来明镜八万兵甲攻城,西林府军并未觉得吃力,有条不紊地守御。却不想数日前,十万策英军兵临临漳。言其魏珣通敌,大汤山前不遵君令,来此平临漳、定人心。

西林府军遂反,只是在内外两厢夹击下,到底不敌。便是杜家军亦死伤无数,杜直谅、杜怀谷皆受其伤。杜有恪本就重伤初愈,根本上不了战场。

今日,明镜再度攻城。杜若便上了城楼,诸人皆以为她只是司鼓助威,却不想不过一刻钟,她的鼓乐之声,便换了曲调。

声声缠绵,然余音回荡中却竟是铿锵之声,连绵不绝。城楼放着六面鼓,她的鼓点长短有序,西林府军未曾受过此间训练,自然不识,然梁军不同,他们世代对司鼓传音有着极高的信仰。只是自明素女君离世后,后人虽还在司鼓,却难有如此绝技。

这些细小的事宜,在大军围城的日子里,杜若在魏珣收集的情报中整理出来。

此刻,她奏的是退兵曲。

梁军听得懂,竟不自觉有了收兵之意。阵列中,不知哪位年长的将士望着城楼,喃喃自语,“明素女君,是明素女君……”

这话一处,同龄的好几人都不由又惊又恐,却皆唤着女君名号。

明镜坐在马上,只喝令兵士往前作战不许退。指令声声落下,将士总算重整士气,不想城楼之上,曲音再换,明镜遥遥望去,竟见那红衣女子转身与她眸光相接。她停下司鼓,从袖中拿出一枚金印,举手相示,冲她柔柔一笑。

明镜虽看不太清,却足以心神俱震。

是夜,杜若哄七七睡下,让茶茶床榻相伴。穿斗篷戴风帽,在柔兆陪同下,往城外走去。

“站住!”声音从背后传来。

杜若深吸了口气,却不敢回头。

“回去就寝。”杜有恪捂着胸口,咳了一声,拉起她的手往回走。

杜若没有挣开,却是顿在原地。

杜有恪用力拽过,奈何身上有伤,使不出太多力气,却不想杜若一转身,便入了他怀里,埋首在他肩上。

“帮我照顾好七七。”

“瑾瑜怎么办?”杜有恪问。

“七七在,他便不会有事。”

“那、我怎么办?三哥怎么办?”杜有恪又问,“我能不能求一个下辈子?”

杜若推开他,摇头道,“若还来生,阿蘅会祈求,让三哥不要再遇见我。”

“阿蘅——”杜有恪吼道。

“你知道的,这是唯一的办法。活着,或许我们还有相见之日。”

杜若的话散在夜风中,再未回头,她上了明镜的船。

舱内,明镜将她上下打量。杜若便自己擦去了口脂,然后从袖中掏出锦盒,方道,“加上今日城楼鼓声,你总能信了。”

“拿了金印,赶紧撤兵。”

“你不怕我拿了金印,却不撤兵吗?”

“你所求,不过就是那个位置,或者也不是位置,而是位置之上的权利。不撤兵等死吗?”杜若反问,“你不瞎,如今十万策英军等着坐收渔翁之力,便是你今日攻下临漳,再战策英军,难道有比此刻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