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绣娘(295)

作者: 宋沉烟 阅读记录

可林织云做的也不仅仅只是如此,看到那个牌子心动的女人有很多,真正敢做的就只有几个手艺好的。

那些对自己手艺不够有信心的,就会时常在铺子门口徘徊。

这个时候林织云就会把人请进去喝茶,告诉她们只要交一定的费用,自己就可以传授他们手艺。

哪怕一时半会交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可以从他们以后做的东西里面折扣。不过为了避免他们日后反悔,现在得先立下字据。

就这样,跟着林织云干的妇女多了十几个。

但这肯定是不够的,可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个月做下来,这十几个人赚了钱,第二个月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投奔过来。

久而久之,林织云这边的规模就慢慢做大了。她在三花县也弄了个纺织院,不过规模比之前村里的大了好几倍。

办理了这么大一个纺织院以后,林织云就只负责画花样织样品,销路自有沈君川和游商去找。

至于乡下养蚕种棉花之类的事情,自然还是靠沈君川去落实的。

沈君川发现瓷器茶叶和丝绸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丝绸可以包裹着瓷器,瓷器又可以装着茶叶。

把这三样东西包装到一块儿运送,既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减免损坏,哪怕运往海外也不成问题。

后来,沈君川和游商就开辟了新的商路,一条是西南通到东南的,把他们生产出来的茶叶瓷器丝绸都运往桐州,再渡船出海。虽然路途遥远,在路上产生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在海外的利润也更丰厚。

还有一条则是卖往西南境外的,西南境外的生存环境也很差,缺少很多物资。因此售往那边的珍贵物品比较少,卖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比较需要的物资。

买卖发达以后,三花县也就渐渐富裕起来了。这期间沈君川还把很多农具改造成更适合三花县的模样。

就连林织云常用的织布机也经过了沈君川好几番修改,如今差不多已经到了只要能买得起一台沈君川改造过的织布机,基本就一家吃穿不愁的地步。

第165章

商路开通以后,不仅整个三花县变得富有了,县里交上去的税也多了,很快就让上头注意到了沈君川。

三年期满的时候,商路其实还不是很完善,但上头已经想把沈君川调走了。

当时三花县的前任县令还想做点手脚,把沈君川发配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不过沈君川自己申请了再留任三年,又有其他人愿意保他,那前任县令什么手脚都没能做成。

那个时候沈君川能留下来,也让衙门里的人和县里不少百姓都松了口气。

沈君川原本就做得很好,而且三年时间有很多东西都是刚刚起步,一时间离不得他。更何况还有一个林织云,慢慢的将整个三花县的纺织业带动起来。

要是沈君川离开了,林织云也得离开,到时候县里有很多女人就没了来钱的营生。

虽然他们已经学成了手艺,可如果没人带领,他们自己又没有那些人脉,这门生意也不好做。

更何况他们也不能像林织云那样,可以一直设计不同的花样。

如果想不出新奇的花样,他们就只能一直做以前重复的东西,自然也比不过其他地方。

毕竟三花县慢慢富裕起来以后,周围的几个县也学着沈君川的方式带动县里的发展。

虽然不同的县能发展的产业不一样,可是附近还有比他们县更适合种植棉花或者养蚕的县,这让大家都有了危机感。

不过也是因为有了这份危机感,大家干活都更卖力了。毕竟他们是第一个这样发展起来的县城,总不能被后来的比下去,要不然他们整个县的面子都不知道该往哪搁。

继续留任的三年里,沈君川开展的所有产业都已经发展成熟,三花县的云川布与花茶天下闻名,每年送进京城的都有不少,还有部分最精细的被选为了贡品。

这六年里沈君川的考核年年评优,不仅被自己的几个上司注意到了,也被皇帝注意到了,于是沈君川直接被调回了京城。

这点是沈君川和林织云两人都没想到的,他们还以为沈君川往上升慢慢的熬资历呢,谁知道居然直接被调回了京城。

不过沈君川没怎么高兴,他回忆起六年前在京城的情景,就觉得不怎么愉快。

谢将军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守着边境维护百姓安宁的好将军到了京城都要被人各种陷害。

他虽然没有谢将军那样的成就,但是在三花县也折腾出了不小的动静,应该已经惹了不少人的眼。

京城里的职位就那么多,他如今被调回去总有些人会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