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绣娘(163)

作者: 宋沉烟 阅读记录

沈君川好奇地问:“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爹爹说从前有一个神童,三岁就能背出千字文百家姓,五岁的时候就能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吟诗作赋了。

这吟诗作赋倒是没做的那么好,他只是记性特别好,背的文章多了,自己作的时候也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可他毕竟只有七岁,能做到这些就很不容易了,比起其他的七岁小儿已经强出太多太多了。

人人都夸这个父亲生了一个好儿子,这个父亲也是个爱慕虚荣的,就喜欢听别人夸奖。

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很聪明了,就算稍微耽误一点读书的时间,也不会耽误什么于是他不管去哪都带着自己的儿子,动不动就让他的儿子给别人背这个背那个,展示他儿子超强的记忆。

大约这种感觉是会让人上瘾的,一连三年他的儿子还是在四书五经里打转,根本没有机会去读其他的东西。

可那个时候熟读四书五经的孩子就有好几个了,他的儿子就显得不像之前那么强了。

神童的父亲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开始让他的儿子背其他的书。

神童的父亲并没有多少学识,他为了展现自己儿子的与众不同,专门收罗了各种杂难绝本过来给他儿子背。

可他的儿子只会背这些书,一时间还很难理解书上的意思,而这个神童的父亲也对此一窍不通。

这样又过了几年神童就成了一个只能背书的少年,科考的时候勉强考到了秀才,却只是中上游的水平,但到了乡试却是怎么考也考不上了。

那个时候神童已经不能被称为神童了,他考了三次乡试也没考中举人,他的父亲天天骂他废物,说他小时候那么聪明,他还特意花了很多钱搜罗了很多奇书来培养他,没想到越培养越废物。

神童是从小听着别人的赞美长大的小时候谁都说他是神童,忽然开始有人天天嘲讽他是废物,他心里受不了,忍了十年再也忍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了。

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个人,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而他的父亲就他一个儿子,没了他以后天天哭喊,说他不仅废物还不孝,那么多圣贤书都读进了狗肚子里,连抛弃父母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可是不管他怎么哭喊,他的儿子都没再回来过,他最后晚景凄凉,无人送终。”

“虽然听起来挺惨的,可我总觉得那个当爹的活该。他既然不会养儿子,还不如将儿子送去书院里,让会教孩子的好好教教。一个孩子被他教坏了,他居然一点也不知道反省,全都怪在了孩子的头上。”

沈君川感慨完又问,“不过这个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听起来跟伤仲永的故事有些像,但结局似乎惨烈了很多?”

“是真的,我爹说那个神童是他曾经在外求学时遇到的一个朋友的邻居。据说我爹那个朋友小时候和神童关系不错,后来因为神童的父亲拘着神童,两个玩的时间就少了。

但神童失踪后,他也一直帮着找人,只是始终没有消息。我爹听了这典故以后就很唏嘘,因此在这方面格外注意。”

沈君川笑道:“那也是我运气好,能在懵懵懂懂的时候被这样的好先生启蒙。”

林织云也觉得小时候能被林青山启蒙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对沈君川还是对徐博闻来说都是如此。只是沈君川恩图报始终惦记着,徐博闻却是不知道江他爹忘在何处了。

第91章

这趟游学沈君川收获颇丰,休息了两天以后,他就开始跟林织云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沈君川说着说着还掏出了一本本子,上头不仅写着见闻,还画了沿途的风景,偶尔还夹了几片林织云未曾见过的树叶,林织云对其爱不释手。

“这倒是一本好手札,夫君写的好,画的也好。”林织云笑道,“要是相公以后每次出门都这样寄上一本,说不定等到老了还能整理出好几册游记呢。”

沈君川笑道:“你说的也不错,我之前就想过,倘若我能够入朝为官,那当官当个二三十年过过瘾就可以了。等着迎头过了我就辞官回乡,然后跟你一起游山玩水,最后再出本游记。”

林织云听了哭笑不得:“相公想的还挺长远。”

沈君川笑道:“不读书的时候就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家里的时候还可以做做木活,出门在外又没有木活可做,便只能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了。

虽然我每回想得都不太一样,可我想着这些都能记下来,等老了再慢慢的挑一个最合适的方案出来用。”

“那相公可真是未雨绸缪呀。”林织云笑道。

“是啊,知道你相公的厉害了吧?”沈君川也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