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面相公笑夫郎(695)

还是相公私下里教导过,新型的记账本,算术方式等等,他觉得挺好,不如交给孩子们。

这些孩子们还小,可塑性极强。

相公的原话,笑哥儿都记得。

“行,就这么说定了。”魏家大嫂一拍大腿,就这么确定了。

她回去之后,找了老马家跟老孙家,还有其余的几家人,都说了此事,一个个高兴的很,因为老铁家的孩子小,只收十岁以下的,要是有了学堂,他们家的其他孩子们,就有了学习的机会。

虽然笔墨纸砚贵了一些,但是现在的榆树村,不是花不起这个钱。

只要能不当个睁眼瞎,比啥都强。

看看铁力家的铁生,如今会写字,会算账,在老铁家当了个账房,每个月的银子就是五两,还风吹不着,雨淋不到,逢年过节,还有东家的红包,给的各色东西,说那叫“福利”。

这几年已经有人开始打听铁生的婚事了。

不过铁力新添了个娃儿,暂时没想着劳动老妻,给小子相看人家,起码等孩子三五岁了,能撒开手了,自家也还了东家的钱,没有外债的时候,才有资格考虑给小子娶亲的事情。

因为娶亲是大事,相看人家,过聘礼,下喜帖,操办婚事,事情多着呢。

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啊!

肖伟指定了一块地方做小学堂,就在村子西头的土地庙旁边的那块空地上。

“不行!”结果被老肖头儿反对:“谁家”老”人了,都会去那边出殡送灵,你在那地方盖个学堂,以后出殡送灵咋办?”

“老”人了,就是死人了的意思,东北这边忌讳那个“死”字,一般都说“老了”而不是“死了”。

或者是“过去了”。

“这……那盖在哪儿合适?”肖伟一摊手,让他爹做决定。

“我看啊,盖在西场院前头,那里是个盐碱地,平整一下铺上青石板儿就行了,或者是不铺也可以。”老肖头儿道:“周围种上一圈榆树,盖上三间房子,就挺好了。”

“咱们村儿,还是附近第一个有小学堂的地方呢!”老肖婶子与有荣焉的样子。

其实整个树林县,也就县城里头有个学堂,还是公学,因为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一个县城里都有官学的,这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

府城里还有府学,而省城里还有书院,这样的书院,都是有百年历史的,上学的基本上都是举人了,会试之后就是进士,殿试之后就是贡士,天子门生。

那不是一般的荣耀啊!

“就是,有了小学堂,起码大家有个认字儿的地方。”老两口对于读书人是很看重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看上老孟家,忍气吞声的给自家妹子那么多支持,就为了让老孟家的那个男人,能感激一下妹子,好好对妻子。

结果……不说也罢。

于是这地方就定在了西边场院的前头的盐碱地。

肖伟家的大管家去县城采购的时候,办理的手续,肖伟买下了这块地,然后捐给了村里头,建学堂用的。

铁青干脆也买了五十亩地,捐给了学堂:“以后这五十亩地,就是学堂开销用地,种出来的东西卖了钱,可以给先生们做束脩,出来的粮食,也可以给先生们吃用,挺好。”

魏大亮想了想:“那这五十亩地,你们不要管了,我来处理,谁家孩子去上学读书,就去地里头帮把手,这人多一些,啥活儿都好干。”

大家你帮一把,他帮一把,伸伸手的事情。

没必要都指着老铁家。

“行,那就交给你了。”铁青也乐得清闲。

因为天气冷了的关系,东北这边开始猫冬之后,各家都吃两顿饭,白天很多人都无所事事,就开始收拾自己家,然后是难得的大冬天的洗一洗热水澡,还有就是开始淘米,蒸干粮呢。

铁青家因为有那几个常随帮忙,别看人不会做饭,但是力气活儿可没少干,大金叔就开始毫不客气的支使人家给他干活。

家里很快就蒸起了豆包和年糕,以及打了豆面卷子,还做了驴打滚儿。

三位老大人没见过这样的,就每天去厨房观摩,出锅了的豆包,年糕,他们都能吃到热乎的,还是蘸着绵白糖吃的,觉得口味十分不错。

而铁青他们第二天早上就吃到了年糕饼子,焦香酥脆又软糯的年糕饼子。

笑哥儿一边吃一边感慨:“又是一年啦!”

“是啊,又是一年了。”铁青给他夹了一块腊羊肉:“你这肚子又大了一点哦。”

在铁青的眼中,这个孩子的生机,比山哥儿那会儿,要浓郁许多,也不知道,这个孩子,能不能继承他的异能?

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有异能,铁青其实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异能,小孩子不懂收敛,万一被人发现了,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