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江山(452)

一气之下,章衡便连家都不回了。他打算利用这一年时间,好好游历一番,没想到短短数月,就转回了京城。

~~~~~~~~~~~~~~~~~~~~~~~~~~~

两人互相欣赏,有的是话题可谈,没必要去揭章惇的疮疤。便从往日的情谊,到别后的思念,从出使辽国谈到眼下的裁军,从陈恪今天的遭遇再到章惇进京的打算,什么都能聊得开。

“辽国,真的只有两百多万契丹人?”听陈恪介绍在辽国的所见所闻,章惇难以置信道:“却有八百万汉人?”

“嗯。”陈恪点头。

“真荒谬啊!”章惇摇头叹道:“四倍于人,且集中在燕云之地,为什么不反了呢?就算不想回归大宋,也可以把辽人撵出去,建个自己的国家么!”这厮真是敢想敢说。

陈恪眼前一亮,旋即摇摇头道:“你可见过狮群捕猎野牛群?”

章惇摇摇头,虽然现在还能看到野生的豺狼虎豹,但陈恪所描述的景象,还是只有非洲大草原才能见到。

陈恪便为他描述起来:“一头野牛的体重,相当于数只狮子。它的角,可以轻易挑起一头狮子,将其刺穿。它奔跑起来,能将狮子像破布头一样撞飞。而且它们总是群居在一起,上百头、甚至几百头一群。就是这样一群强大的物种,却被体型小很多,最多不过七八头的雌狮死死压制,只知道消极防守。待斗志消磨得差不多了,一有风吹草动,便争先恐后的逃命,落在最后的自然成为狮群的美餐。”

章惇对这一景象悠然神往,听完后感慨道:“如果牛群的首领能更勇敢些,肯带着他们主动发起进攻,狮子也只能退避三舍吧?或者拼着让它们咬住一头,然后一拥而上,将狮群踏平,不就了天下太平了么?”

陈恪点点头,章惇明白过来道:“你是说他们缺乏领袖?”

“还缺乏反抗的决心,”陈恪道:“汉人百姓跟野牛一样,只要自己还能过得去,就不愿拼命。”

陈恪的话,听得章惇眼前一亮,他重重点头道:“就是缺少这种担当,等到轮到自己遭殃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帮忙。”

“担当之士!”陈恪也感慨道:“我华夏能千年不坠,险死还生,全是因为有这些担当之士。他们激起国人心中自尊自强之心,率领国人走上自尊自强之路,他们就是我华夏的脊梁!”

“说得好!当浮一大白!”章惇大笑着,与陈恪痛饮一杯,放下酒杯,笑道:“仲方见多识广,与名士大僚多有交游,必知衮衮诸公,谁是担当之士?”

“我焉能识得天下英雄?”陈恪摇头笑道。

“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章惇笑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陈恪摇摇头,笑着用一首唐诗回答他:“向使当初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少跟我打马虎眼,”章惇却摇头笑道:“我知你心中必有计较!”

“当今文相公,昔日只身使辽,不坠国威,如今身为相公,顶住压力裁汰冗兵,可称担当之士!”

“富相公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前,可以称为担当之士,可是新政一败,他便一蹶不振,”章惇却摇头道:“如今虽然勉强振作,但已经力不从心,勉力维持而已,却称不上担当之士?”

“那韩相公呢?”陈恪问道:“韩琦生而豪杰,强悍无双,无论是为谏官、戍西北、还是当枢相,他都是最出色的,没有之一!”

“韩相公,强人也。乱世是枭雄,治世为能臣,但他看似大公,实则大私。”章惇很大言不惭的摇摇头,便将大宋老牌高富帅,说得一钱不值,道:“他能为一己私利可担天下之险,却断不会为了天下之利,担一己之险……”

“呵呵……”陈恪笑了,这厮的评价煞是有趣,便又道:“欧阳公呢?”

“开千古格局之文坛盟主,但我们不讨论文学。”章惇摇头道:“且但凡文豪,都玩不好官场。他们太冲动、太随性、太自我、太直接,这都是官场的大忌……连官都做不好,又何谈但当?”

“包拯?

“包弹,一言官儿,担当不起国之重任。”

“张方平?”

“一能吏尔,唯听命是从,无力开创局面。”

“贾昌朝?”

“一丧家之犬、冢中枯骨尔,何足道哉!”章惇依旧摇头。

“文彦博?”

“聪明过头之人,安肯为国为民不惜己身?”章惇还是摇头。

“那么如曾公亮、宋庠、王拱辰等辈皆何如?”

“此等碌碌之辈,何足挂齿!”章惇放声大笑道:“你还能想到谁?”

“本朝名臣,我已经数了一遍了。”陈恪摇头道:“结果都被你否了,反正我是想不出来了。”顿一下道:“那你说谁能当之?”

“夫担当天下者,需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章惇沉声道:“我观遍朝野,见能担此社稷者,惟仲方与一人耳!”

“此人你也见过,论才华不亚于大苏,”章惇淡淡笑道:“但他不屑为之,偶尔小试牛刀,便有石破天惊之感。”

“你就别卖关子了。”陈恪心中一动,已经知道他说的是谁了,笑道:“是不是那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错,”对于陈恪能猜到,章惇一点不意外,闻言笑道:“正是那位‘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介甫!”

说着看看陈恪道:“论执天下牛耳者,汝与介甫也!”

陈恪闻言并不欣喜,而是似笑非笑道:“子厚,说客也!”

第410章 谁主浮沉(中)

“呵呵……”章笑笑道:“这么说也无不可。”

“看来这几个月,你是去江东,听介甫新学了。”陈恪淡淡笑道。

“不错。”章点头道:“其实这两年在家乡,我虽然闭门读书,却不能不闻窗外事。在南方,王介甫的学说,可是大行其道的。”顿一下道:“当时专心举业,无暇分神细听,科举一结束,我便赶往江宁府,听王介甫讲学两月,顿觉胜读二十年之书。”

“评价如此之高?”陈恪笑道。

“唐季五代以来,政教废弛,儒学衰微、礼崩乐坏、圣人之道尽废、先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章正色道:“王公新学,可明经义、正人心、济社稷、匡大道也!”

陈恪夹一筷子笋丝,细细咀嚼。身为宋朝知识分子,又二世为人,他看得很清楚,儒家从汉朝衰落后,便一直式微,在两晋隋唐的佛道思想冲击下,甚至有消亡的危险。但几百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佛道思想无法维护大一统、无法维持中央集权,所以这几百年来,也是历史上最混乱,朝代更迭最快的时期……尽管其中夹着个盛唐,但实事求是的说,盛唐的一部历史,就是各种对皇权的挑战史,恰恰说明佛道思想的无能。

到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弱肉强食更是到了极点。’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社会仿佛回到了丛林时代。

宋太祖因缘际会,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后周政权。他看到,若不能改变这一现状,确立伦理秩序,宋朝也会很快被权臣取代。所以一立国,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巩固内部统治上。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儒学捧起来定为国教,希望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忠君思想,能为天水一朝维系江山万载。

但汉儒之学已经纰漏百出。之后数百年,又没有杰出人物补救,自己都站不住脚。如何担负其历史重任?

好在宋朝科举只考儒学,把所有读书人都转变为儒生,儒生们在学习儒家典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去思考,去完善这们学说。他们很快便抛弃了汉儒伪学,只是破旧容易立新难,从赵二兴儒教到现在一个甲子,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却仍然没有出现一个赢得广泛认同的学说。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