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196)

作者: 桥的那端 阅读记录

众臣齐刷刷请安行礼后,柏清宇上来就公布了件大事。

“卫国公刘浩逼宫造反一案现已查明,刘浩及其子女革除爵位贬为庶民,秋后问斩,家财奴仆充公,其他参与在内的世家一律贬为罪奴,流放辽东。”

柏清宇将诏书念了一遍,徐徐环视过殿内诸人,“诸位可有异议?”

一片沉寂之后,众人齐齐道:“陛下圣明,臣等无有异议。”

就是里面有多少真心多少假意就不好说了,赵瑜也不在乎。

为君者不单单要让人敬服,更要有震慑力,他对这个结果就挺满意了。

“没异议就好……”赵瑜手指搭在龙椅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把玩着上面雕得惟妙惟肖的龙首,“朕不过在殿里歇了几日就生出这些事端,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大晋要改朝换代了。”

依旧是懒懒散散的语调,但却没人觉得皇帝散漫,那些之前还隐约对赵瑜不大服气的更是觉得这样的皇帝实在是深藏不露,心思之深沉缜密更甚于先皇。

“今后都把自己的差事办好了,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自然,若有不该有的心思,朕也决不会心慈手软。”

最后一句赵瑜故意学着电视剧里那些反派的森然语气,别说还挺能唬人的,下面有人已经开始擦冷汗了。

见效果达到赵瑜也不再继续吓唬人了,潇潇洒洒退了朝——

有些话就是点到为止,留给那些人自己想象的空间效果反而更好。

虽然生辰被破坏了赵瑜觉得还是挺值得,那些世家现在不收拾以后还是会出幺蛾子,而这次一窝给他们端了反省了许多事。

而在刘浩等人被抓的第二天,宗监牢来报三皇子已于前天夜里自缢而亡,其王妃也追随其而去,仅留下一个在监牢中出生的幼儿。

赵瑜知道后不由唏嘘,他虽然没见过三皇子,但从原主记忆里得知这三皇子其实也颇有才干,但打小争强好胜,以至于谋逆被软禁。

而从后来审讯刘浩又得知,他三哥之所以这次铤而走险联系旧部再次谋反,不单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他的孩子。

也许在三皇子看来与其从出生就被软禁,不如搏一搏,他的儿子或许还有别的出路。

只不过他的想法是终究不能实现了。

三皇子虽然是谋反重罪,也一早被贬为庶人,但他的孩子毕竟还是留着皇族的血,宗的人也不敢枉自决断。

赵瑜让人把那孩子带过来,不到三两岁的年纪,无论原主还是他都没有在吃穿上亏待那两个哥哥,因而这孩子看不出被软禁的困苦,长得虎头虎脑圆润可爱。

叹了口气,赵瑜找到沈太后商议,决定把这孩子悄悄送到宫外养起来,对外则宣称他父母死后也生急病夭折,也没人提出质疑,毕竟这个时代孩童能健康长得本来就不容易。

这也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以三皇子的性格既然再次造反怕也早有了心理准备,成王败寇,自杀绝不是畏罪,只是为求给孩子留条活路罢了。

至于这次被当枪使的荣昌公主则被吓得不轻,在查明她只是让刘浩忽悠利用后被解除了软禁,跑到沈太后和赵瑜面前哭着深刻反省大表忠心,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公主府深入简出非常低调,那便是后话了。

——

日子一晃又到了年尾,天气日渐转冷,但与去年赵瑜来时相比今年的冬天似乎没那么冷,且异常的干燥,到了正月也没正经下一场大雪。

紫宸宫书房内,工部侍郎黄子兴在下面战战兢兢捧着奏折看,越往下看越一头汗。

赵瑜等着他看完,黄子兴看的正是李辛刚递上来的奏折,阳县的确如他所想那般有很大问题。

因地处偏僻又贫瘠,且多年未有洪水,阳县前几任知县对河道堤坝的修缮都是糊弄了事,李辛亲自去看时发现多处堤坝破破烂烂,河道也拥堵很多,且河道沿线村庄农田,一旦有水患便很难处理。

李辛折子上写他已着手去处理这些事,但报到上级知府请求拨款的文书已发去一两个月还一点回应也无,他只得先自行筹款。

柏清宇之前暗中派人去核查的结果也证了李辛所奏之事,可之前工部去的人却说什么事都没有。

待黄子兴终于看完就扑通一声跪下:“是微臣失职微臣失职啊,请陛下降罪!”

他上次近距离见到陛下还是在政事堂里,那时黄子兴还颇觉着皇帝亲切和善,可近几个月的一系列事件虽未牵扯到他,但却让他对皇帝的手段有了清醒认识。

以至于今日见了皇帝都觉得一阵威压逼来,尽管赵瑜依旧是平常那种随意的态度。

“阳县有数十万百姓,若真有了水患可不单单是一句失职降罪就能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