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何当一名网红星际探险家(363)

作者: 电转农杆菌 阅读记录

不过手册里又有对于为什么兰科花展要展出水晶兰的解释:“因鹿蹄草科物种较少,水晶兰活体培育特展被安排到这次兰科展出。”

说的是因为鹿蹄草科观赏物种不够办一个单独的花展,但谁都可以料到,水晶兰特展放到兰科花展,绝对能提高不少兰科花展的知名度。尤其是对于植物学的内行人来说,这次展出活体水晶兰,主要是为了展出最新发布的“富菌丝腐生培养基”。

从介绍上来看,这玩意儿虽然叫“培养基”,但实际上就是一块菌种,可以用水(蒸馏水即可)泡发,之后种在相应的“基木”上,然后把干燥的水晶兰种子放上去。水晶兰没有根毛,是通过共生菌丝吸收水和营养物质,在这块“富菌丝腐生培养基”里,就是吸收“基木”中的营养。

这样相当于直接提供了外接菌丝,强行给植株“输液”。根据植物的补偿效应③,水晶兰此时即使在环境温度湿度等方面条件不是那么适合,也一样可以维持生存生长。

不过研制这个培养基的团队,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单纯解决水晶兰常规养殖的问题。从原理上看,这种培养基不光可以适用于腐生植物,而是可以当作嫁接技术的升级泛用替代版,强行通过菌丝“输液”对所有植物都可以使用。如果说植物细胞自带的全能性已经使组织培养法可以从理论上挽救所有植物,那么这种活的培养基则可以用供体给生长不佳的植株输送活力,进一步降低了一些奇特性状的育种难度。

虽说能用来养水晶兰的培养基,拿来做普通的育种工作可谓是大材小用了,但对于商业化的产品而言,很多时候应用都是这样儿的“大炮打蚊子”。在设计的时候,功能必须留有余量。

何况对于这种培养基感兴趣的,可不止是专业或者业余的植物学研究者,很多爱好园艺的普通居民也会用到这种东西。毕竟用在日常园艺中,“基木”可以选择萝卜、马铃薯这样常见又好养的物种,只需要买菌种就能把院子里那些常见植株利用起来养珍稀植物,这钱花得不亏。

果不其然,在水晶兰特展所在的温室里,就有专门零售“富菌丝腐生培养基”的铺位。很多游客都还没见到水晶兰本体,就对这新发布的培养基先下单了。

不过姜祎成不算是什么园艺爱好者,相比之下还是更关心那展出的水晶兰活体。

她并非没看过水晶兰,毕竟这种植物在地球时代还挺有名的,尤其是其腐生和不需要光合作用的生活习性,使得当时的人们常把它与阴曹地府和死亡联系起来。而现在“地府”已经成了纯意识所在的虚拟世界的别称,人们倒也不会对“阴间”的事情讳莫如深了,水晶兰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玄而又玄的附加概念。

不过新鲜倒也是挺新鲜的。虽然没有叶绿体的真菌多的是,但没有叶绿体的植物却不常见到。仔细想想,菌类作为比植物更早形成的进化支走了腐生这条道路,而水晶兰作为高等的被子植物④却重新回归到了腐生的路子上……该如何评价呢,“年少不知软饭香,错把青春倒插秧”⑤?

终于绕过众多现场下单培养基的园艺爱好者,而目睹了展出的水晶兰活体的真容,姜祎成却一时间有些怀疑自己的记忆。

在她的记忆中,水晶兰应该是那种外表并不怎么好看、只因为其通体无色素而显得稀奇的矮小植物,然而这里展出的植株却相当高。高的足有半米,矮的也有两尺多,远超自然状态下水晶兰的个体尺寸。而且它们的花冠也长得很大,肉质的花瓣汁水丰沛,相比于野生植株而更加透明。

这么一看,强行用供体进行“输液”倒是极大地激发了这个物种的生长潜能。不过这是意料之中了,所谓的自然环境至少对于植物而言可并不是最适环境,据说很多植物最适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10%,但是在那个浓度下高等动物恐怕早就挂完了。

而除了原生态的野生型水晶兰之外,展出的还有许多人工选育的变异品种,其中大多是基因工程转入控制色素合成基因的观赏种。有一些长得很高,花冠是鲜黄色的,而外层的苞片带一些绿色,大概是同时表达叶绿素和叶黄素所致。还有一些有其他红色系、蓝色系和紫色系的鲜艳颜色,想必是与pH值控制也有一定关系。最有意思的是一种花冠为黑色的水晶兰,其实也就相当于半透明的灰色,看着倒不是太好看,但让人好奇这种性状是如何形成的。

毕竟对于那些不透明的植物而言,形成近似黑色大多是因为色素含量过高而吸收了几乎所有频率的可见光。但水晶兰却是半透明的,大概只能靠控制不同色素的表达比例来降低饱和度,这灰色之中竟然一点也不偏红或者偏蓝,可见不同色素的比例控制之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