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何当一名网红星际探险家(209)

作者: 电转农杆菌 阅读记录

————————————

注释:

①关于在真空中维持一定压力:据说在发明宇航服之前,上世纪的科幻作品中也曾构想用紧身衣的弹性达到此目的。

②此处的外骨骼指动力外骨骼,带有传感器收集人肌肉运动信号并进行等比例(或按照其他映射方式)放大。在这里要使用外骨骼,是因为维持压力的弹性材料同时也会约束人的动作,因此在穿戴此种宇航服时完成相同的动作需要更大的力。

③氦空气:在正常的空气物质构成中用氦气代替氮气,目前常用于深海潜水员使用以防止减压病。减压病的成因是在高压环境中氮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增加,快速减压后溶解的氮气在循环系统中释出形成气泡造成血管栓塞,而氦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易造成快速减压后形成气泡。

④光敏胶:即(广义上的)UV胶。其中的光引发剂在紫外照射下产生自由基引发交联反应,从而使较为稀薄的胶状物转化为固态。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空行走需要解说注……

穿梭机副驾驶兼货舱的舱门和“天极光”空间站客舱舱门连着,因此在穿梭机不与空间站分离的前提下,姜祎成和白沅就得从另一个方向的正驾驶舱门出去。

而正驾驶舱门的位置相当于背对着空间站,出去之后还需要绕过半个穿梭机的机身,才能到达“天极光”空间站的表面。这首先就需要进行一段儿太空行走,而太空行走必然会用到磁力鞋。

磁力鞋显然是通过鞋底的电磁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从而达到在无重力或者低重力环境中正常行走的目的。然而对于太空行走的新手们而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磁力鞋只能在具有铁磁性①的物体表面行走,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铁磁性的表面,磁力鞋也是无能为力的。

穿梭机的外壳显然不太可能是铁磁性合金或者铁氧化合物构成的。一方面是铁磁性合金的强度并不算理想,另一方面富含单电子铁磁性物质的性质相对而言过于活泼了,容易在穿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应,因此铁磁性物质无论是用于做骨架还是做外涂层都并不算合适。

事实上,穿梭机外壳的骨架和主要的结构面都是用碳结构材料制成的,外层涂有耐高温陶瓷材料②。这两样儿无论哪种都没有铁磁性,因此单纯用磁力鞋在穿梭机外壳上瞎走,肯定是吸不住的。

但是如果不用磁力鞋,太空行走确实会变得很麻烦,用手扶着或者用牵引带拉着,也称不上真正的太空“行走”。

因此穿梭机的外壳通常都会嵌入几条铁磁性物质的“道路”,专供驾驶员们在太空中暂时离开舱室而出来在外壳表面上行动——这个需求还是相当大的,万一穿梭机在航行途中出现问题,驾驶员很多时候都需要出舱进行排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钱请得起拖船。

“巨型八爪鱼”的驾驶舱出门,就连着一条铁镍合金的太空行走轨道。从这条轨道的分支处,一边儿通往右后侧的反冲发动机③,另一边儿就是从飞船的背面绕过去,直接连到副驾驶的舱门处。

因此姜祎成和白沅可以沿着这条轨道“走”到副驾驶的舱门,再经过连接口的密封舱,就可以到“天极光”空间站的客舱外壳上了。这个过程显而易见地容易。

不过要出舱首先就是麻烦。

“巨型八爪鱼”穿梭机的副驾驶舱门因为同时也是货舱舱门,并不带有小型减压舱。而正驾驶舱门虽然有减压舱④,但一次性只能进出一个人。

因为这是深空引力频道,当然是让白沅先出去。而白沅抱着工具箱半躺在减压舱区,合上了穿梭机的内舱门后减压舱开始减压,直到压力接近于实验室真空后他才打开了外舱门,抱着工具箱进入了宇宙真空之中。

带有摄像头的无人机此时就在姜祎成手里,从屏幕上可看出,弹幕留言的观众们还是挺喜欢太空行走的这个环节。

弹幕[蓝色]:SKY式太空行走~

弹幕[蓝色]:从来没走过,想什么时候体验一下……

弹幕[蓝色]:SKY在密封舱里的时候好乖巧[哈哈]

弹幕:那是减压舱?

弹幕:在这里功能都一样的吧,就是减压舱密封性可能一般[笑哭]

弹幕[蓝色]:太空行走其实很危险的!尤其是穿梭机行进中有人出舱,绝对要小心!

看到观众们留言提到太空行走的危险性,姜祎成看了一眼白沅在外面听不见她说话⑤,便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太空行走——也就是出舱活动——的确非常危险,所以大家如果遇到要出舱解决的事情,一定要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轻的小型穿梭机,人的活动也会造成穿梭级姿态的轻微改变,最终导致行进方向出现错误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