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267)

作者: 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封闭训练三个月,工资都在账上存着。

田小苗一下领了三个月工资,厚厚的一沓子。

像她这样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行政级别是23级,基本工资四十九块五毛,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补贴,加在一起有五十多块。一年后转正,会往上提一级,能拿到五十六块。要说,这工资可不低啊,都赶上梅英同志了。

田小苗咧着嘴,开心得不得了。

崭新、崭新的“大团结”,看着就喜欢人。她长这么大,还从未拿过这么多钱呢。

腰包鼓鼓的,可又不大放心。

田小苗去银行储蓄所办了一个存折,把钱存上。想着第一次领工资,让爹娘也欢喜一下,又跑到邮电所,往沪上寄了二十块钱。

果然,孙梅英收到钱,笑得合不拢嘴。

她跟大旺说:“小苗真是的,家里又不缺钱,寄这个干嘛?”

可说归说,心里着实高兴。

孙梅英想去单位显摆一下,可想着小苗工作的特殊性,又把话咽了回去。

立冬了,沪上还很暖和,可北方已有了寒意。

孙梅英把织好的毛衣装起来,跟那件新做的风雪大衣一起打了个包裹,给小苗寄过去。工作了,得穿得像样一点。京城那么冷,裹着风雪大衣才能挡挡寒。

田小苗收到包裹,已是十一月中旬。

气温下降了不少。

白天还好,太阳大大的,晒得人暖洋洋的。可到了晚上,气温骤降,摸哪儿都是凉凉的。办公室里生了炉子,架着铁皮烟囱通到室外。宿舍里也有了火,捅开炉子,暖烘烘的,比沪上的潮湿阴冷好多了。

可就是太干燥。

田小苗的皮肤很好,在南方养得白白净净的,嫩得都能掐出水来。可到了京城,干燥的想起皮儿,鼻孔也火辣辣的,浑身上下都冒着火儿。

田小苗买了一盒凡士林、用来擦手擦脸。还学着林格静那样,捧着大茶杯,泡上茉莉花茶,一杯一杯喝着。

林格静介绍了一个法子。

“小苗,晚上睡觉,在屋里摆上一盆水……”

“好。”

田小苗尝试了一下,果然没那么干燥了。

江黎明听说后,送来了两盆月季花。

“小苗,摆在窗前,晒晒太阳,一个星期浇一次水,得浇透了……”

各种方法招呼上来,总算有所缓解。

田小苗想起了初到沪上,浑身起湿疹子。相比起潮湿,干燥还是能忍受的。

要说,南方和北方差别很大。她虽然出生在北方,可在沪上生活了十多年,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南方人。

来到京城后,很想念沪上的饮食。

京城以面食为主,细粮和粗粮掺杂着。机关食堂也不例外,蒸得是窝窝头,还有玉米面馒头。蔬菜也很少,都是白菜萝卜,提前入窖存储的。改善生活才蒸一锅菜包子,或者包一顿猪肉饺子。刚走出困难,节约是第一位的,没人浪费,因为舍不得。

除了吃饭,田小苗是一百个满意。

工作上按部就班,得心应手。

八小时外,空闲时间也很多。

田小苗把集训期间落下的纪念邮票,买了两版。一版自个儿留着,一版给冬子备着。不管做什么,她总会想起冬子和梅子,已成了习惯。

香山的枫叶红了,游人如织。

江黎明组织大家去赏红叶,说这是京城最美的景致,一定要去看看。

赶着星期天,几个人结伴同行,去了香山。

田小苗捡了几片红叶,夹在本子里。

回来后,就忙着做书签、做贺卡。

冬子、梅子、何有才都有,五一、三子也有一份儿。

这是京城特有的,稀罕着呢。

*

柳冬生收到小苗的来信,已是十二月。

他下基层参加冬训,吃住都在野外,顾不上回来。

除了信件,还有一张贺卡。跟往年不同,这一回是枫叶贺卡,红红的,印在白纸板上,还压了一层玻璃纸。

这是小苗亲手做的。

柳冬生捧着贺卡,高兴得咧着嘴。

过了元旦,就是春节。小苗一定回来过年,到时候就能见面了。

田小苗的确打算回沪上过年。

她有探亲假,可以休息七天,她跟家里写信说了,梅英同志正盼着呢。

正当田小苗美滋滋的,突然接到了培训通知。

这一回是业务方面的,对笔译、口译进行魔鬼训练。田小苗分到了小语种那一组,叽里咕噜的,疲劳轰炸。心说,没有语言环境,轰炸结束后,怕要退化了。

培训期间,各司来观摩的不少,还找学员单独谈话。

田小苗注意到了。

心说,不会是来选人的吧?她这个小语种,是个偏门儿,外派的机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