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204)

作者: 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田老汉到底没入高级社。

田大顺和田大壮也没加入。他们也瞅见了,刚入社是挺好,可几十户人家掺和到一起,矛盾就出来了。说是大集体,可总有想占便宜的,出工不出力,喜欢磨洋工。干活时间也绑得死死的,一点也不自由,还耽误事儿。

孙有良一家也没入高级社。

他精打细算,过着小日子。余粮也攒着,没拿出来换钱。

这是梅英写信叮嘱的,说粮食主贵着呢,城里都定量了,要用粮本和粮票才能买粮食,够吃但是没有富余的,老家这边也省着点,不能大手大脚。

孙有良当起了落后分子。

村干部上门动员,就装聋作哑的。

小苗的几个舅舅也跟着。成家后,分出去单过了,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平日里,新粮旧粮轮换着,再掺杂一点粗粮,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一九五六年,轰轰烈烈地过去了。

因为投资大,发展快,财政吃紧。上面提出了机关单位要压缩编制,精简人员。

这么做很不容易。

要知道解决财政赤字,只要放点水稀释一下,钱稍稍贬值一点,啥问题都解决了。可人民政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总是从自身找原因,拿自己开刀。

这么一来,物价稳定,钱特别顶使。

工业利润也控制在一定幅度内,最大限度地投入生产,让老百姓都买得起,用得起。这跟解放前不同,那时上流社会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把持着话语权,而广大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尤其是农村还处在封建社会。

田小苗感叹着。

稳定的物价延续了很多年,堪称奇迹。

*

到了一九五七年,精兵简政继续推行。

部队上也在精简员额。

上面要求“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按照计划,要把现有员额精简三分之一。

计划启动后,很多战友转业了。

尤其是机关单位,要走一多半。

柳进原作为军分区参谋长,也要转换思路。

和平年代跟战争年代不同,是去地方?还是留在部队?

柳进原觉得自己更适合部队。

地方上的事情看不懂。他出于职业习惯,闻到了一丝躁动不安。

“春节”过后,部队做了调整。

柳进原调到了军区总部搞军事研究。

这是他主动提出的,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原来考虑着,就在军分区研究所,可总部要他过去,说军事学院需要人,新学员马上就要来报到了。

接到调令,柳进原做了交接工作。

孙梅英听到消息,惊讶得不得了。

“柳大哥要走了?”

前几天,还聚在一起吃饭,没听到任何风声啊。

可军令如山,赶在月底之前要去报到。

柳伯伯一走,冬子和梅子是不是也要走?

田小苗很惆怅。

长大了,就意味着分离。

第103章 .发奋

*

大人们的事儿,娃娃们最后才晓得。

冬子和梅子很意外。

沪上是他们的家,从未想过离开。可父亲调动了,他们也要跟着走。

两个娃娃耷拉着脑袋,情绪低落。

他们舍不得大院,舍不得孙姑姑,还有小苗。

柳进原明白娃娃们的感受,就征求一下意见。

“冬子,梅子,你们想留在沪上,还是想跟着爹去金陵城?”

“爹,我想留在沪上,也想跟爹在一起……”

“梅子,只能选一样……”

梅子不吱声了,团着手,可怜巴巴的。

“爹,能不能不走啊?”

“冬子,爹有任务……”

十三岁的柳冬生已经懂事了,虽然舍不得离开,可还是点点头。

梅子瞅瞅冬子,也跟着点点头。

“冬子,梅子,爹先去报到,等安顿下来了,就接你们过去......”

“嗯。”

“你们在家,要听苏阿姨的话……”

安抚好了冬子和梅子,柳进原稍感心安。

到了那边,更专注于军事研究。他喜欢看书,也肯动脑子。作为一名军人,战争年代奋勇杀敌,和平年代要收起锋芒、修炼内功,这对国家、对自己都有益处。

柳进原一向稳重,考虑问题很全面。

他把进军叫过来,好好谈了谈。

“进军,大哥走了,以后要谨言慎行……”

“哥,你放心吧。”

“进军,找个机会去学院学习,提高一下,不管什么时候,知识都很重要……”

“好。”柳进军点点头。

一直以来,他随着大哥东奔西走,打了不少仗,也立过战功。可未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心有遗憾。大哥说,战争很残酷,不想他去冒险。这是出于家人的关心,宁可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要保护好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