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145)

作者: 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火车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慰问团带着几车皮慰问品,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报纸上、广播里都做了宣传。

这就像一把火,把“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

小苗、冬子、梅子都听了无线电广播。

何有才也跑过来听。

这是柳进军搬来的无线电收音机,说:“搁在家里没人用,不要浪费了。”

孙梅英可稀罕了,围着转了好几圈。

楼里也有一台无线电,人家一打开就竖着耳朵听几句。现在家里摆了一台,好好过过瘾。

田大旺也喜欢听广播。

可无线电太贵了,没条件买。

就在这天下午,徐科长收到了消息。

船厂那边有动静,赵国江发现了一条线索。

他立马驱车赶了过去。

自打进入船厂,赵国江担起了保卫工作。

一个是注意跟张鸿博接触的人,另一个是了解船厂内部的情况。他发现跟张鸿博接触的,除了项目组成员,还有保卫科、医务室、后勤伙房。人员相对固定,他一个一个排查,没发现异常。

赶在星期天,项目组加班。

七八个技术员画图的画图,讨论的讨论,演算的演算,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中午,大师傅挑着担子,来送加班饭。

一进门,就大声吆喝着:“同志们辛苦了,今天有红烧肉,改善一下生活。”说着,把一大碗红烧肉摆在桌上,又配了两个青菜、一个红烧豆腐,一大盆鸡蛋汤。

“欧呦,好丰盛啊!”

大伙儿正好都饿了,就围着桌子,七手八脚地端起碗,吃了起来。

张鸿博正演算到关键点上,舍不得放下。

赵国江喊他几遍,都说:“你们先吃,我马上过来。”

可人家都快吃完了,还没演算完。

大师傅急了,就把红烧肉扒拉出几块,给他留着。

又过了一会儿,张鸿博总算弄完了。

他放下笔,洗了洗手。

大师傅赶紧递过来一碗白米饭,说:“焖在桶里,热乎着呢!”

张鸿博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着。

快吃完了,碗底露出了一卷小纸条,不仔细看差点吞到肚子里。他下意识地展开来,上面写着一行楷体小字:“父亲很想你。”

张鸿博吓了一跳,这是做什么?

他有些紧张,赶紧把纸条团在口袋里,生怕人家看见了。

这件事,张鸿博不敢往外说。

不是想隐瞒,而是不想跟父亲有牵扯。他加班加点,干得好好的,不想因为父亲的缘故,失去报效国家的机会。

可纸条的事儿压在心里,沉甸甸的。

下午讨论,张鸿博心不在焉,老是跑神儿。

赵国江觉得不对劲儿,就问:“鸿博,是不是不舒服啊?”

“哦,累了,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张鸿博面色苍白,两眼发暗,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赵国江好一通劝说,张鸿博才回了宿舍。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那纸条是哪来的?这么巧出现在他碗里?除非是现场搁进去的。

张鸿博想起了大师傅。

自打他进了研究所,跟大师傅照过几回面,大多在伙房里。大师傅很热情,跟工程师、技术员们都认识,赶上加班就过来送饭,看着没什么特别,也没跟他单独说过话。

可父亲是做什么的?他心知肚明。

母亲也多次提醒,千万不要跟父亲联络。可现在人家找上门了,妥都妥不掉了。

想着父亲,张鸿博心绪复杂。

那么温文尔雅的一个人,对母亲和他们兄妹两个却很冷淡。以致于抛妻弃子,不闻不问,甚至不择手段加以利用。光这一条,就不能原谅。

可他有胆子举报吗?会不会把家人牵连进去?

虽说,母亲跟父亲离婚了,可他和妹妹都姓张,是张禀仪的子女。对国家政策,张鸿博虽有了解,但并不透彻。

张鸿博神态异常,赵国江担着心。

他打了一壶开水,送到张鸿博的宿舍。

看到张鸿博忧心忡忡的,就关切地问道:“鸿博,你咋了?”

“唉,一言难尽啊!”

张鸿博跟赵国江关系不错,经常交流。他觉得这个人很正直,喜欢帮助人,对政策吃得也透,给他讲过不少大道理,就坑坑巴巴地说了纸条的事情。

赵国江一听,警觉起来。

特务咬钩了。

跟徐科长分析的那样,有人利用这层关系,跟张鸿博联络。而张鸿博经受住了考验,把事情说了出来。

“鸿博,不要担心,我来想办法。”

赵国江不便透露身份,可怕张鸿博沉不住气露出了破绽。

从纸条可以看出,张鸿博一来就被盯上了。

这么长时间不露头,是在观察。而今天的情况很特殊,应该是谋划已久的,对张博鸿做个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