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再婚夫妻(364)

职工知道学生们不喜欢他们做的菜。这个萝卜丝也是杜春分做的,他们潜意识以为学生们会买。压根没想过学生们压根没想到萝卜丝也出自杜春分之手。

职工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这个萝卜丝,其实也是杜师傅做的。”

“你早说啊。”土豆便宜,食堂做,家里也做。有些学生其实看到土豆丝都腻歪。可比起有可能味道刚刚好,有可能咸的齁心的萝卜丝,他们宁愿吃快吃吐了的土豆。

职工立即接道:“那就来一份?”

“来一份尝尝。”那学生接过去,后面排队的学生伸手捏一根。

俩人大概关系很好,那学生两只手都有东西,就用脚朝他身上踹一下,“瞎捏什么。”

被踹的学生浑不在意,道:“比老汪做的好吃。”

有学生不禁说:“老汪就没做过萝卜丝吧?”

老汪确实没做过。

萝卜和土豆虽然不一样,一个可当主食,一个可当水果。可到了他手里做法一样,要么切片炒,要么切块炖。

知道归知道,明晃晃说出来,老汪尴尬。

尤其身后还站着杜春分。

杜春分对自己的厨艺很有信心。可她一想到这里的学生家长不差钱,肯定没少带着他们下馆子。不像边防师的孩子,有钱也没处买。所以担心众口难调,伺候不好他们。

下课铃声响起来,杜春分就躲在墙角偷听反馈。

汪振东陪她,结果倒好,全是抱怨他的,“让您见笑了。”

杜春分:“你没师傅教,也没机会下馆子尝尝别人做的,能做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你别跟我比,我光童子功就练了十年。”

汪振东懂。

杜春分学切菜的时候,他还在给地主家放牛呢。

“没有。就是怕你觉得有,有我们这样的同事,怪没面子的。”

杜春分笑道:“啥有面子没面子。再说了,你虽然做菜不如我,但蒸红薯和土豆的火候把握的刚刚好。”

“那是因为我蒸几十年了。”

杜春分:“那也是因为我做几十年了。”

汪振东楞了一下,反应过来忍不住笑了:“杜师傅,我起初看你干活那么利索,切鱼的时候话不多,还以为你可能有点不好相处。没想到啊。”

杜春分提醒他:“忘了我以前在哪儿工作?大饭店!起初是学徒,迎来送往跑堂的活儿都干过。我只是觉得做事的时候要专心,尤其是厨师。稍微大意,不是切着手,就是被油烫到,被火烧着。”

汪振东还真没想过这点,不禁道:“我明白了。”

“那咱们也吃饭。煮汤的鱼骨里面的肉咱们挑了吃了?”

在后厨忙半天的徐广福等人没意见。

杜春分就把那盆鱼骨一份为二,他们一半,另一半放烤炉上的屉子里给同事留着。

随后杜春分又把她特意留的土豆丝和萝卜丝一分为二。

几人端着他们的那份到案板上,就坐在案板边开吃。

徐广富一直给杜春分打下手,很清楚杜春分做土豆丝的时候并没有放太多油。可味道却很好,微酸,且脆,还有一点点说不上来的香。

杜春分给他解释,那是酱香。

徐广富看汪振东:“老班长,明儿还做这个?”

经过刚才那一番交流,汪振东觉得杜春分虽然是个女人,但比很多男厨师大气。

他小时候父母也想把他送去当学徒。可听说拜师要给拜师礼,不是熟人介绍的师傅还不收,收下之后给师傅端茶倒水三年,师傅也不见得能点播一句。他父母就放弃了。

汪振东想验证自己有没有看错,试探着问:“我也放过酱油,怎么就不如杜师傅你做的?”

杜春分:“你不是酱油放太多,就是酱油放少了。”

汪振东心底很是意外,她居然真回答了,“那该放多少?”

“适量。”

汪振东噎了一下。

杜春分:“回头我做的时候你看着,然后自己多做几次,做多了就知道了。否则只能找个小秤,每次放调料的时候称一下。”

徐广富好奇地问:“还有那么小的秤?”

杜春分:“有的。卖中药的地方。”

汪振东明白,放调料也得熟能生巧,“那是不是差一点,味道千差万别?”

杜春分微微点头:“不光调料,火候也特别重要。好比这土豆丝,火候不到,就夹生。炒的稍微久一点,即便加了醋,软不下来,那味道也不好。

“还有土豆就算切之前洗干净了,切好之后还得用水淘洗。对了,小徐,我让你把土豆水留着,没倒吧?”

大师傅吩咐的事,小徐不敢不上心,“在案板底下。”

另外两个帮厨好奇:“杜师傅留着那水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