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民国后前任满地(274)

长达两个小时的表演就这么结束了。

幕布呼啦啦地从两边向中间延展,挡住全部舞台,只剩下一片黑暗。

与此同时,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也便随之响起。

他们目光紧盯幕布中央,等待歌剧演员们出来谢场。最先出来的是四位主要男演员们,鲁道夫的扮演者眼泪鼻涕还没擦干,不好意思地当着大家的面,用力吸了一下。

批评家和Juff的粉丝们,都报以善意一笑。

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刚刚他们发现谢场演员中没有咪咪,潜意识里隐隐有些失望。

所以等黎觉予手提长裙,从幕布后最晚现身的时候,前排观众几乎都站起来了,尽可能表达自己对这个女高音的喜爱,“唱得太好了!”,“加油!”…

而黎觉予只是腼腆地笑,像一个真实的18岁少女一样。

周辰溥也跟着扯开嘴角,暗暗轻笑一声。

说黎觉予是天真少女,他是肯定不会信的,人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挂钩,从已知现实来看,对方前后在三个国家工作并取得较高的成就,换算成年龄后,大概有二十五、二十六了吧?

周辰溥低头翻阅节目单,找到咪咪一角介绍栏。

上头写着:“玛丽,20岁。”

“…?”

周辰溥不敢相信,严谨认真地又阅读一遍。

然而这出《波西米亚人》,只有咪咪一个女高音,不存在看错人的可能。

这一刻,30岁的周辰溥被重塑三观,心想:…现在的年轻人都那么厉害吗?

周辰溥身后坐着个玛丽的男粉丝,是法国人,从开场到现在一直跟周边听众介绍玛丽,夸玛丽的好…这种行为放到现代,有更好的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安利“。

“玛丽是从法国来的,克里希剧场的小红星。“

“经过百老汇大众面试赴美,打败许多百老汇老演员“

“对的,玛丽是华夏人…“

听到这里,周辰溥好奇回头望了一眼,发现说话者是个长相精致的法国小帅哥。

别人称呼他为安托瓦内特导演,年纪差不多在二十三上下,又是一个英年成才的年轻人。

莫名的,周辰溥感觉自己输了。

在看这个歌剧前,他一直觉得自己二十三踏出大学校园,二十六华尔街成家立业,算是国内还不错的水平。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反倒是他太过自信。

那名导演没有发现周辰溥探询的目光。

自从舞台上表演结束,黎觉予登场谢幕后,他就闭紧嘴巴,目光不移一瞬地紧盯舞台,然后没等息演铃声敲响,导演又急匆匆站起来,朝门外跑去。

不只有他,还有其他普通观众。

他们步伐慌乱,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似乎在周辰溥不知道的地方下过一场钱雨,全场只有他一人不知道要去捡钱一样。

“这些人要去哪?“他干脆询问身旁熟悉百老汇的美国人。

旧金山商户瞄了一眼,说:“他们要去后台呢。“

“在法国,表达对歌剧演员的喜爱是后台赠送鲜花,但在美国,表达喜爱就是堵门口。这些粉丝要趁表演没完全结束,提前蹲点后门,和玛丽说上一两句话呢。“

“…“

有点蠢,但很心动。

周辰溥也想见玛丽,跟她说一说他们这些年来的缘分。

可等两人来到后门后,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粉丝一圈一圈团团围在防火梯门口,有男有女,摩肩擦踵,水泄不通。

他尝试抬头远眺,却除乌压压的人头外,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勉强看到刚刚后座的导演,正十分虔诚地站在第一排的位置上。

紧接着,大都会歌剧院的后门,毫无预警地打开了。

那张周辰溥偶尔半梦半醒时分浮现脑海的脸,此刻真实地出现在他眼前。

**

等黎觉予从后门出来,差点被门口人山人海的景象吓到。

难怪刚刚,鲁道夫演员Juff喊她别那么快回家,至少多等半小时,赶最后末班车回家。可黎觉予不想让林恩久等,还是出来了。

临走前她还说:“我又不是Juff,粉丝能多到哪里去?”

总不能比现代粉丝机场接机可怕吧?

结果她一出来,尖叫欢迎声一浪盖过一浪,震得她没反应过来的脑袋嗡嗡作响。黎觉予疑惑地说出见到粉丝的第一句话:“我不是Juff呀。”

“我们就是来等你的!”某一个嗓门大的粉丝高喊回去,不愧是歌剧重视听众:“我太喜欢你扮演的咪咪了,玛丽,可以给我的衣服上签名吗?”

“我想要和玛丽拥抱…”

“玛丽结束本季《波西米亚人》后,还有什么别的歌剧工作吗?”

…黎觉予人都傻了,白愣愣地站在后门,和周围外国人比小小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