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民国后前任满地(194)

因为她完全没有宫廷画像的想法,只是找来的画手,似乎更擅长宫廷画。

可是爱德华说得那么头头是道,让人信服。

于是主编相信了,拿过速写细细端详后,说:“我觉得这个题材可以,但单纯的人像,不具备话题性,能否联系这位彩妆师,绘制出当下摇滚明星的画像,并加以上妆?”

“你是说芭蕾舞团演员,或者歌剧明星这类画像…?”

爱德华顺应主编的话仔细构想。的确,比起实用性题材,走红明星等娱乐话题,更容易引起读者兴奋,不过…“赶早不如赶晚,先把这些妆容对比画像加入下个月《时尚》特刊中吧,版幅不用多,避免被人捷足先登。”

“行,那下期扩大版面,用走红明星做话题引入…”

主编也很爽快,一语敲定,将这些手稿夹入记事本中。

不出意料的话,不日,这些速写会变成杂志印刷的某页,被数百上千的时髦女人阅读。

至于下期的走红明星找谁,这得看黎觉予名气能传扬多远,能否打动明星们了。

第89章 巴黎梦(19) 立足香榭丽舍大街(预……

“又到房租到期的日子了。”

“我打算去看望一下姨妈, 拿些钱,好打车用。”

(*姨妈,法国人对于当铺的委婉说法。)

黎觉予被门外人聊天吵醒,她半眯着眼睛往窗外望去, 大街上零零散散站着好几家人, 手上都推着一辆装满家具的手推车。

这些人中, 还有住她们楼上的打工女孩, 正模仿上流社会样子跟人聊天,问能不能借床, 偶尔还要四处张望,一副生怕被公共道德警察逮捕的样子。

黎母敲门进来,问:“房东太太催房租了。不过看在我的面子上, 她能晚两个星期再收…”

黎母和巴尔女士常年呆在旅馆,几乎不会跨越塞纳河,去上流社会才会涉足的购物场地,自然不知道黎觉予在香榭丽舍大街赚了多少钱。

对她们来说,初来乍到为的外国人,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赚大钱那是想都别想。

说起这个, 黎觉予才想起没清点过收益,也没知会黎母一声,让其安心。

她将口袋里零碎的法郎、生丁掏出, 发现一整个季度, 自己竟然已经赚了5000多法郎, 这还不算尚未结算的账单。

支付米迪旅馆的季度房租,绰绰有余。

但要搬离贫民窟,搬进卢森堡公园对面的小洋楼, 还是勉强了些。

虽然这属于黎觉予的心理阴影——东京大地震后,奢靡如她都养成了强制存钱的习惯,毕竟身处混乱不平时代,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被迫离开法国?

也不是不能白手起家,但谁不爱吃老本呢?

考虑好未来的黎觉予关上手提箱,将一千法郎抽出来,交给黎母。

却没想到对方先她一步,也拿出了五百法郎,两人手拿大额钞票面面相觑,错愕得不知道说什么好——黎母不知道黎觉予有赚钱,就像黎觉予不知道黎母每天都在干什么一样。

黎母不好意思地将钱塞进黎觉予手中,说:“我最近跟着巴尔女士做手工,卖华夏刺绣,赚了蛮多钱的…”

“巴尔女士说以后能赚更多…我没听懂,毕竟她激动起来法语滔滔不绝,我只能勉强听懂‘跌价’、‘垄断’、‘收入的数目’和‘舶来品的尊严’…大致和商业有关。”

黎母说这几个法语单词的时候,发音特别标准,让黎觉予觉得新奇异常——毕竟黎母是正儿八经民国旧妇女,要学会一门新语言,不亚于现代人学文言文。

总之…多跟法兰西人打交道还是好的,不管是练习法语还是培养交际…

至于那几个商业名词,黎觉予延展往下想,“应当是想把你的刺绣当作舶来品高价贩卖,这种事让她们当地人来做,就很适合。”

“我猜也是这个道理…”

对话结束。

打死黎觉予她都想不到,自己初到法国时害怕变成“短期迁徙者”的事没发生,反而家中多了两个赚钱的人,压力瞬间减轻。

**

香榭丽舍大街,巴克尔先生店内。

从早上开始,客人大批大批宛如鱼子般涌入店内,哪怕大伙因为账单上的“0”干劲十足,可还是觉得累得发慌。

安美琳疲软了,边化妆边和同事抱怨:“这个珍妮太过分了,破坏娃娃还不向黎道歉,现在大伙那么忙她也不来上班。”

巴尔克听到这句抱怨,同样神情忿然:“我晚点会把辞退信,寄到珍妮家中。”

等黎觉予上班,推开店门听到巴尔克这句话,才发现珍妮一连几天没有上班。

“珍妮怎么了吗?”

“哦对,你昨天不在现场,我跟你说…”安美琳八卦的嘴,比双手还要忙碌,“昨天,你去定制版画时,我们分析出彩妆娃娃凶手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