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55)

作者: 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拜墓不是一件好心情的事,曹操原本只想祭一下就走,谁知前尘往事一下都浮现在眼前,曹操不禁悲从中来,流下了英雄泪——不光是为袁绍,更为的是自己,为自己这生逢乱世不得已的人生。

他想起年轻时大家都意气风发,痛恨权臣戏弄皇权、厌恶贪官鱼肉百姓,谁没有雄心壮志?谁不想涤荡乾坤匡扶汉室?可年少意气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一切都太难太难,他想起他那时候也曾满怀壮志,也曾出生入死,也曾命悬一线;他想起他的一腔热血在朝廷上下贪污横行、尸位素餐的现实面前多么苍白无力;他想起老父兄弟被人杀害;他想起他的儿子侄子死于非命;他想起他那结发妻子为长子之死弃他而去,宁愿在忧伤与孤寂中死去也不回头……一桩桩一件件在胸中翻涌,不可抑制。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离合、太多的失去,由不得人做主。他想,生于这乱世,无人能幸免,谁都不是赢家。死去的一了百了;活着的,只能咬着牙继续活着,一步步小心翼翼,一步步费尽思量。

曹操苦笑,时局裹挟着所有人向前,容不得谁有半点犹豫,稍有闪失就粉身碎骨。那个曾经锐利的少年也最终不得不明白,能顾得自家老小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已属不易。任谁也只能面对现实,顺势而为,没有回头的余地。什么治世能臣,什么匡济天下,所有的雄心壮志,都随着一场场的争夺与倾轧,不复当年的色彩。这一哭,不只是悼袁绍,更为了那些逝去的亲人,那些一去不回的时光。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英雄梦想,最终随着逝去的时光,改变了最初的模样。物是,人非。

曹操借着祭墓,痛哭了一场,方来到袁府。他已经做好打算深耕邺城,袁府就是目前驻扎的理想之所。曹操并没有为难袁氏家眷,专辟出了一片院落与她们居住,至于那些不甚要紧的姬妾丫鬟,或打发嫁人的,或又重新填充各处的。曹丕惦记着甄氏,便回了父亲,收在房中。不过是个姬妾小事,曹操也不以为意。一切尘埃落定,曹操便率领大军班师回朝。就这样,甄姬随曹丕来到许都。

有时候甄姬都觉得,她这一生大概天生就是有福的。自幼家境富足安稳,在这乱世中已属难得;又聪明非凡,在赞誉声中长大;等要出阁的年纪,凭着聪慧贤德的美名,一步跨入权倾天下的袁家;当灾祸来临时,又因为美貌与贤德,被曹二公子看重,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难关;跟着曹二公子才一年,便一举得男,生下了曹家长孙……这样的甄姬,焉得不自信?焉得不珍视她这贤德的名声?——二公子最爱她的贤良淑德、知书达理,甚至连原配任氏都被比下去了。想起任氏,甄姬真是又得意又叹息。

那时候到许都时,曹府里早就接到捷报,司空攻破邺城,大胜而归。阖府上下无不喜气洋洋。甄姬作为袁家人,一个“战利品”,自然受到内宅里上上下下一众女人的瞩目,大家都想看看,让二公子一眼看中的袁府姬妾,到底有多出挑。于是便让人当谈资议论了大半年才渐渐停歇。

第29章 女儿伤心有谁知(六)

甄姬来到二公子身边时,二小君任氏也不过嫁过来不出一年,十七八岁的年纪,带着些富家千金的骄纵与不谙世事的天真率直。任氏与曹氏是同乡,又是本乡名族,曹操起事时,靠的就是本乡的支持,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即便如今,曹操身边也有不少乡党故交辅佐追随,家乡是他起家的根基,因此曹操对乡党名族颇为看重,聘了任氏之女与曹丕为妻。故而任氏嫁过来,可不是为了低三下四的,况年轻倔强,遇事不知回缓,与曹丕两个硬碰硬。

曹丕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自幼从他母亲到各位庶母是怎么侍奉父亲的他是看在眼里,就算再往前说,嫡母丁夫人在时,与父亲平头夫妻,自恃身份、颇有威仪,那也是顾全大局、以父亲为重。哪像任氏,要强要到他头上,一点也不服输。倒也还有几个姬妾,不过都是头发长见识短,没有一个能贴心的人,直到来了这个甄姬。

甄姬毕竟年长几岁,沉稳老练些,又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很是知道这深宅大院里的处世之道,故而进退有度、温柔和顺,又加之正处于容貌最盛之年,故而深得曹丕宠爱。有甄姬这么一对比,更显出任氏不懂事,曹丕自然对任氏愈发冷落。如此一来任氏怎能服气,一恨曹丕宠爱小妾冷落她,二恨妾室性格人物把她比下去,便偏要在甄氏面前摆出主母的款儿来,经常是甄姬以礼相待,她仍然言辞犀利,不依不饶。时间长了,府里上上下下皆知,甄姬盛宠压过正室,二小君与她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