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203)

作者: 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曹叡隐隐觉得不对,但见他说的义正辞严的样子,一时被他唬住,有些狐疑,似乎他说得有道理,便先道了谢。等刘晔出来,又找到杨暨,责备他道:“如要钓到大鱼,需要先纵它而跟随,找到时机牵制住,才能抓到。以皇帝之威,要比钓鱼更加讲究策略。你固然是直谏之臣,可你的献策经常不被采纳,你要深思一下是为何。”意思是他赞同陛下伐蜀中只不过是迂回的策略,而杨暨不懂说话的策略。

然而这种说辞只能面上挡一时难看,谁也不是傻子。曹叡过后越想这是越不对,哪一次决定出征不得先商讨一番?这次不是如常商讨?并没有与过去不同。怎的这次就是机密了?就算你刘晔有密谋,怎的不告诉我?等到对质你答不出来了,你才说这应该是机密,怪我泄露了?再说大军出征浩浩荡荡,也瞒不住吧?又不是阵前派一小队兵士伏击。然而之前曹叡对刘晔还是很信任的,让他马上转变看法也难,于是他就抱着疑惑,不知道刘晔的说辞是对的,还是自己的怀疑是对的。

然而一个人的秉性是什么样的,作为君主和上司有时候是看不清的,因为臣下会在他面前伪装,而这个人的同僚却格外容易看清楚。他在同僚与下属面前是什么样,在君主那边又如何表现,这之间的不同很容易被人察觉。故而这个刘晔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的人不少。只是以前没有办法跟君主讲清,因为刘晔擅于迎合来讨好君主。而这一次有了这样的机会,讨厌刘晔为人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曹叡便听到臣下禀告,说刘晔并不尽忠,特别擅于迎合上意。陛下也可故意将想法反着说,他一定也说好。曹叡便依计试探于他,果然是这样。从此便疏远了。

这事被大家当谈资流传甚广,传到女王耳里,她才想起这么个人来,便又想起当年鲍勋就当面指责过刘晔阿谀,果然时日长了,人的秉性总有藏不住的一天。可惜呀,先帝看不见了。想起他,未免又一阵伤心。

第二年,皇帝将年号改为青龙。

青龙三年二月,这日清晨,女王在为窗台的迷迭香浇水。春天又要来了,过两三个月,枯败的枝条又会发出新芽。

女王浇完了水,看着花盆愣了一会儿神。如今她的日子过得安逸却也有些寂寞。熟悉的人一个一个离开了,能说些体己话的人越来越少。虽说这后宫的姬妾们不论老一辈的还是年轻的,时不常的凑了来斗一会儿牌,聊个家常,但那些都是最浅的快乐,达不到心底。她无事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往事,想起她的父母,想起兄弟姊妹,想起童年,想起他。她现在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人在老的时候,特别希望落叶归根。当往事渐行渐远,人就越来越希望到最后,能够再一次靠近那些生命最初的温暖、那些已经离开她很久的亲人,再与他们相见。

女王正在沉思,忽然胸口一阵绞痛,她想喊人,却连手都没有力气抬起来,她就那么扶着胸口偎下去。宫女察觉不对,有来扶她的,有去喊人的,乱作一团。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忽然很安详,也感受不到疼了,她的一生在脑海里飞快地过了一遍,她所经历过的人和事,每一样都那么清晰,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鲜明地出现在她的面前,那么真实,那么生动,最后在她眼前定格的,是他,还是那般年轻英俊的脸庞,她站在永始台的匾额下看着他一步一步登上台来,他则抬着头看着她,得意地笑着。我要见到他们了,要见到他了。她想着,心里无比温暖,安详地睡去……

青龙三年春,皇太后崩。

皇帝听到消息,急急地赶来: “昨晚上来请安时不是还好好的?”便看向问诊的两个太医。太医摇摇头,回天乏术。

隆重的葬礼按部就班地在许昌宫举行。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洛阳城外文帝首阳陵之西陵。在出殡前最后一个也是最重大的仪式遣奠上,皇帝作为孝子亲自主持,亲奉册祖载,嚎啕痛哭。

曹叡这几年主持过几位亲人的葬礼。可以说,之前他父亲与他祖母,他心里五味杂陈,并不能畅快地伤心。而这一次他却能自顾自地痛哭一场。

他很敬重母后。在他最迷茫与无助的时候,是她拉了他一把,为他指明了方向;是她尽力修补他与父亲之间的裂痕,是她真心实意地为他着想,尤其是与他的亲祖母卞太后两相比较,更突显了郭皇后对他的善意弥足珍贵。这让他在丧母之后,又一次感受到母亲给予他的温暖与强有力的支持——他自己的母亲,虽然温暖,却那么无助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