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之海岛小白花超厉害 [重生](106)+番外

作者: 桃花糖 阅读记录

在他面前,她的人是活泼轻快的,因此字就得反一反,要足够谨慎稳重。

写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却依然像微风只吹开雾山一角的风格是沐云河无法把握的。

她怕自己随心所欲写起来,会像竹筒子倒豆般把自己交代得明明白白。

虽然没有太多和男人拉锯暧昧的经验,但沐云河凭着聪颖与直觉,领悟到女孩应该有所保留。

像锅白粥在炉上煮着,一直咕嘟咕嘟地剖白自己是不行的。

沐云河大约只写了六百字,在六百字的基础上删删改改,斟酌字句,以使每个字都出现在它们各自恰当且必要的位置。总共是大半张纸的篇幅。

在开头的“授权”与致谢后,沐云河简洁凝练地描述了作为新晋中学生的感受,一本正经地表态自己正专注学习,对全新的校园生活感到愉悦。

她特意写上了中学的名字,说自己已成为东沙中学的预备班学生。

落笔的时候,又想到了那个宋花妹,苏江宁为了这个人特地去东沙中学。而她还不知道苏江宁与此人的渊源。

苏江宁只说他是来拍台风天气的,并没有提及东沙中学这一段,当然不能指望他主动对她这个外人提起。而她也不方便主动暴露自己翻过他笔记本那段。

有意无意地提及东沙中学的名字,是否会让他愿意对她展开那一段令人好奇的谜团?

当然只是想想罢了。

童年习抄课本上的印刷字体发挥了作用,沐云河还苏江宁一手工整规范的小楷字。

她将所有的文字在新的信纸上誊抄一遍,写完一行便停下总览一下全纸,看是否美观雅致。

全部誊抄完毕后,沐云河忽然想起一茬,陷入了沉思。

怪不得她刚才写的时候总觉得像忘了什么。

如今写完了,如同完成一整幅书法作品后才想起来,她要不要回应一下关于7月时,她“疑似”出现在隆武路华新社附近的事?

出于本心,她不愿对任何人承认此事,要放在之前,苏江宁本人更是“任何人”中最需要严防死守的那一个。

可在读过他的来信后,沐云河心中颇多释然,一下子产生了与他很亲近的感觉。这种感觉令她忍不住想对他实话实说。

或许也不用实话实说到“自己是专为了他前去”的地步,只说自己陪两位姐姐来上海时,想起之前提及过的隆武路上的馄饨馆子,兴之所至故地重游。

然后再夸夸虾肉馄饨的美味,以及他同事们的好眼力。

最后再状似无意地带一句,我猜你同事可能会告知你此事,为此心中也惴惴几天,怕你误会……

想到这里,沐云河决定不写了。

感觉无论怎么陈述都很刻意,有种仿旧时文化人书信的感觉,而她本不喜此道。何况说得越多越攀扯不清。

她怕苏江宁仅从文字上就把她的做作看透。

那就不要多事了吧。本来不是也差点忘了提这茬吗?更可能苏江宁也就是随便一提,没有往心里去。

甚至可能寄出这封信件都属于他的“完成任务”,并没有期待她的回信。

芳心暗动的女孩是容易妄自菲薄的。当沐云河从收到来信的惊喜中冷却下来,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过度解读了这封来信。

她虽然不愿意多写字,但仍要让他知道自己是认真对待的。

仔细将信纸对折后,她去冬暖屋后的银桂树上采了一些桂花,拿到房间中熏信纸。

到了十月,白天仍热,早晚已有些凉,前两天下了雨,桂花都开了。

各品种中数银桂香气最盛,恰好屋后就有两株。

沐云河将信纸与桂花都放入信封中,静置一夜,然后取出所有桂花,代之把5000元原封不动塞入信封中,这才去邮局把信寄了出去。

将信封投入邮筒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期待回信了。

她甚至有了非常美好的展望,之后他们是否可以发展成一对“笔友”?

笔友这个词对从智能手机时代过来的沐云河十分古老,但她从这种传统的信件往来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快乐。

她想苏江宁在来信中会轻描淡写地向她提一个问题,这是否是在暗示她需要回信。她是否也应该在回信中也留下一个问题,确保他之后的来信也“信出有名”?

写回信的时候她忽略了这点,并没有留下相应的内容。可她也不是很担心,因为觉得苏江宁会给她回信的!

之后的许多天里,沐云河都在老老实实等信。

即使在九零年代,申市与黄沙岛的通信也用不上十天半个月,可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直到年底,沐云河还是没收到回信。

这简直让她怀疑人生,苏江宁到底是个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