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主簿养鱼这些年[三国](9)+番外

作者: 青史稗官 阅读记录

阮卿抬眸看向孙策。孙策一脸坦荡,“策冒昧,慕尔勿怪。”

你知道你冒昧你还叨叨。

心里mmp,脸上却微笑。他的食指透过捻着的狗毛狠狠掐在拇指肚上。

此刻他后背起了一层热汗,大脑高速运转。

不能停顿太久,不然眼前这两人会起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的心中一动,他想起司空府里那一堆公务中的其中一卷。

手心起了滑腻,他面不改色,不紧不慢道,“卿不过旁支,本家是陈留尉氏阮家,因祖父做生意迁家至颍川,这才说是颍川人氏。曹操起兵陈留,族中叔父归入其麾下。卿幼时家中贫寒,多亏叔父接济才得以生存。看此关系,才特相求于吴侯。”

说完后阮卿心里松了口气。却无法完全放心。这是他临时想的,其中经不经得起推敲他实在不知。

孙策便这般直亮亮的打量着他,仿佛在思量这话的可信度。心中虽没着没落,他却眼神清白坦荡直视对方,好似所说尽皆属实。

忽的对方莞尔一笑,他竟觉对方身上的警惕之意尽皆散去。

孙策道:“慕尔千里迢迢来此,策需好生招待才不负相信之情。”

这是……过审了

阮卿眨眨眼,又低下了头,不慌不忙的摸起狗来。

周瑜道:“瑜二人久听权弟对慕尔赞叹有加。卿如此年纪,医术高超,举止大方稳重,皆长于同龄人,想必慕尔游历不少,才有此阅历。”

“周郎言重。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家师常教导吾等师兄弟外出游历。以免只做纸上谈兵,不谙世事之徒。”

这倒是真话。南华收徒弟到时候了都得撵出去磨炼。这些年阮卿跟曹操身边称不上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绝对是有了。

听了这话,孙策、周瑜不觉在心中暗暗琢磨了一回,愈发觉得这话说的道理无穷。有此师,徒弟想必也是教不差的。因此当下对阮卿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周瑜问,“九州之大,一地一俗。慕尔自北乍来,想必有许多不适吧。”

这句话直戳阮卿心窝子。

可不么,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尤其是到了现在的梅雨季节,直叫人怀疑人生。实不相瞒,他到这后洗过的衣服就没干过。

而且这的虫子超大一只。阮卿终于明白为什么南方多出蛊虫瘴气了。你来了你也明白。

唯一可喜的是顿顿能吃大米饭了。北方产粟,为小米,南方产水稻,为大米。

说实话,他没跟曹操之前从来不知道原来小米也能蒸成小米饭吃。如今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没快递,北方也有大米,顶多用来解馋,顿顿吃是不可能的。

阮卿不善言辞,因此聊天的主动权都在对面这二人身上,聊了没几句,又转向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兖州,徐州,冀州,益州。”

“卿卿竟然去过益州。”孙策眼中一亮,他似想到什么,道,“益州险峻,策曾听过一首诗单说蜀道艰险的。好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尔来……”

孙策打了磕巴,似想不起来,眉头皱了半晌,看向周瑜。

收到目光的周瑜唇角扬起微不可见的弧度,接口便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阮卿有些诧异,“二位也喜欢这首诗?”

“公瑾喜欢,比起这个,策还是更欣赏《六国论》”孙策感叹一声,“若写此文之人入我江东便好了。”

还得等个百来年。阮卿心道。

他之前学的文科,这些年又担的文职,久受曹操影响,对诗词格外敏感。

如今听到自己久违的喜欢诗词,心中不觉也放松许多。

人一松懈嘴上便没了把门的,说的也随意起来。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以得帝业,刘璋昏暗不能守,益州迟早必换主。”

这是诸葛亮台词,不过既然聊了益州,现在说一说倒也不算突兀。

孙策,周瑜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惊。

“慕尔对此还有研究?”孙策目光灼灼。

阮卿看着眼前这男人,有一瞬间间的呆愣。

说来好笑,孙策和他记忆里的故人不仅相貌不像,连气质性格也相差十万八千里。可不知为何,看着男人此时透着专注的琥珀色眼瞳,阮卿竟想起了早已逝去的故人。

故人的眼瞳是深褐色,是最沉敛的一个颜色。可唯独看向他时,若在眼底开了一树树繁花,灿烂而温柔,炫丽而专注。让他以为他是对方的视若珍宝。

孙策对他生此目光,是因有收揽之心。故人对他的目光,是因心生欢喜欲与他策马并肩共平天下。

阮卿想,若故人还在,皇位坐一坐,倒也是无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