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主簿养鱼这些年[三国](254)+番外

作者: 青史稗官 阅读记录

“不是。”下人说,“昨日义从胡率军前来,距城三十里下寨,城中得了报,已严加守备起来,这会还不知城外是个什么情况,主君嘱咐了,若无事不许轻易出门,免得在这档口出事。”

“义从胡?”阮卿在大脑内搜寻了一遍,确定自己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他在这个时代待了太久,早有许多事已经遗忘,而且西凉的事他并不熟悉。

这年头土匪头子多得很,也许义从胡只是其中一个,并不值得载入史册。

阮卿忽然想起眼前这个下人既然在杨府这种大族中当差,应该也听过不少消息,于是便想从他嘴里套出些话,尽快补充完整自己脑中这块西凉的版域。

“义从胡是什么人?”

“义从胡不是人。”婢女说,“它是一支军队,由羌人,匈奴等部落里抽调出的儿郎组成的。”

阮卿立马反应过来。公孙瓒以前有个白马义从。这‘义从’可不就是军队么,‘胡’自然就是指那些胡人了。

见阮卿感兴趣,于是婢女又说,“义从胡历史很长了,妾幼时听族里老人讲,起先西凉各地有羌乱,于是朝廷派人过来着手拉起了这支军队。”

以夷制夷。阮卿不由感叹政治的奸诈。

羌乱的历时时间也不短了,自从汉武帝为了断掉匈奴右臂将河西纳入版图之后,汉朝就必须面对时不时跳起的羌人。其实与羌的斗争很久远了,从周的史册翻到现在,就会发现黄土高原的成长期简直就是一部与羌人的博弈史。

伴随着中原势力的不断扩张,有些不愿意汉化的羌人则继续往西行去。

受地理政治因素的影响,以长安为京都的西汉王朝因为较靠近羌部,对羌人的管制还严格些,尚能压制住。后来崛起于南阳,以关东豪强崛起的刘秀则认为洛阳更能帮助稳定政局,这才把京都给搬了。

由此对羌部的管制才慢慢松懈下来。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中原动向更为敏感的东汉王朝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迅速的把黄巾起义压制了下去。

由于羌乱不停,在东汉的后期,朝廷甚至还起过将陇右抛弃,以陇山为防线的念头。不过好在最后没有实行。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办法。即时那时候长安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放弃陇右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将使富庶的关中成为前线板块,并会被怀有二心的分裂者作为根据地。这样更加难搞。

羌乱之所以这么频繁还是因为朝廷的政策。朝廷虽然把羌胡内迁了,但依旧是大杂居小群居的分布特点。这就使内迁后的同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他们在一起抱团,帝国中央的政治调配只能到县。又被称为王权不下县。

至于县以下嘛,自己领导。

更头疼的是,因为内迁的胡人要履行为帝国边境战争提供兵员的政策,使得羌人们在可以自己扎堆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军队,这就很可怕。

要知道东汉末就是因为黄巾起义,中央同意让各地储兵自卫,这才导致后来的群雄割据呀。值得一说的是,黄巾起义也和羌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因此羌人们自己推举出豪帅,也就是大哥头头。而大哥头头们并没有多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于是头头们就动了为自己扩大更舒适环境的念头。

羌乱的导火索由此产生。

目前的西凉由马超与韩遂把持。马超的影响力在塞内东羌,在槐里屯兵,极靠近长安,原因是出身好,更能是羌汉的代表。至于韩遂则被封了个官职较低的征西将军回到金城。

而正是因为马腾马超父子俩的出身更容易取信于羌人和中央,使他们进入政治舞台的欲望要远远高于以塞外西羌为后盾的韩遂。

董卓死后,除了马腾韩遂这两个凭借中央政府授权成为凉州军阀割据东西的两人外,还有第三股割据势力就是‘义从胡。’

义从胡推举出了自己的首领名为宋建,并在陇西郡的西部,河首之地自立,自称‘河首平汉王。’在马韩之间反复跳,找到平衡以谋求生存。

这许多当然不全都是小小的婢女说的,刨析这么透彻,一个婢女也不可能达到这程度。阮卿虽然不了解西凉,但他了解中原啊。历史是有因果关系的。由婢女说西凉的事,他再联系自己脑子里的储存,前前后后差不多也都摸得清。

阮卿出去时,街上的行人依旧,听那婢女说,漆县隔段时间就要受匪寇侵扰一次,大家都习惯了。西凉的儿郎们,下马打猎种地,上马就能冲锋征战,风俗尚武。

城中军队尽皆集中在西门。阮卿不清楚现在战况如何,只是听说已设了门禁。也是,总不能快打仗了还来回瞎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