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370)

作者: 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民醒报》的文字消息主要是以电报的形式从全国各地,甚至是从世界各地传到香港的。

可是,图片就很麻烦。虽然传真已经在小范围使用,可传输质量差强人意。

后来,日本人沿海上快速向中国南方和东南亚推进,使整个东部地区向香港传送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变得异常困难,极大地延缓了《民醒报》的时效,压缩了稿源范围。

一时间,《民醒报》的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糜腊佳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驻地的重大新闻能及时传给报社,如果能抓到反映日军暴行的新闻,特别是更有现场感、更具震撼力的图片新闻,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糜腊佳一面动用一切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挖掘稿源,一面想办法让《民醒报》自己做些改变来适应当前的形势。

改变有时候也叫创新,但无论如何改变、如何创新,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她首先要考虑的是改变的必要性,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改变的可能性。

在对《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的走访中,在与广大新闻战线同僚的交流中,在对一切可以得到的世界知名平面媒体的研究中,糜腊佳向《民醒报》香港总部提出了办地方版《民醒报》的建议,并提出首先可以在陪都重庆出版《民醒报》重庆版。

在正式的报告中,糜腊佳详细阐述了办渝版《民醒报》的必要性。

在糜腊佳看来,重庆作为中华民国的战时实际首都,自然不缺新闻。

同时,也是各新闻媒体争相抢占的新闻发生地、发布地。《民醒报》要想博读者的眼球,要想占据中国新闻的制高点,当然不能缺席重庆。

同时,在重庆直接出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报纸时效性差、影响力不断式微的倾向,也可以增加对政府和其他云集于此的各党派的影响力。

港版、渝版《民醒报》的同时发行,一时间使《民醒报》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成为中文报纸的执牛耳者,国内其他报纸难望其项背。

当然,也使得糜腊佳在新闻界,甚至在政界进一步声名鹊起。

图片传输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在技术上真正解决。但由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糜腊佳开始通过军队公务机、政府专机和各界、各地往来重庆的人士间接充当了《民醒报》的信息员,使得他们的图片质量较其他报纸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让许多不识字的工人、农民和小市民成为《民醒报》的读者,很快《民醒报》竟然成为可以挣钱的报纸。

糜腊佳对报纸的财务状况当然是关心的。不过,她最关心的仍然是报纸的影响力,她开始调整办报思路,把过去只关心、关注政治、军事逐步调整为政治、军事、经济、民生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甚至在报纸上对传统小说名著和非常吸引人的刚刚兴起的武侠小说进行连载。

一时间,重庆、香港洛阳纸贵,许多报亭前每天一大清早出现了排队购买《民醒报》的情形。

糜腊佳成了新闻界和政界,包括文学艺术界的香饽饽,当然也成了日本人和亲日媒体的眼中钉、肉中刺。

偶尔会有消息称,日本特务已经把她同党政军高层的某些人士一起,列在死亡名单上。

就连一些价值观相同、政见一致的媒体也对她或多或少有了些嫉妒,甚至是恨。

——一二一——

秦功璠和小野寺羽惠是以两个人的属相不宜在这个时候结婚为理由来推脱婚礼庆典仪式的。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前,谁也不敢不抱持敬畏之心。秦功璠和小野寺姑娘这事,最后是由糜佑家妈妈茶花出面,请了一个非常痛恨日本鬼子的风水先生来办的。

风水先生在一沓黄标纸上,鬼画桃符式地画了很多谁也看不懂的图案,图上会不经意地出现秦功璠和小野寺羽惠的名字,会出现许多牛鬼蛇神的面孔,还有许多朱批的「OO」、「XX」,最后的结论是“宜婚配,不宜大操大办。”

虽然父亲小野寺英松不太高兴,但一想到事关女儿今后的幸福,也不好强行安排婚礼仪式。

秦家的客人是在糜佑家舅舅家接待的。把大队的亲朋好友请到远在祁门的茶场去,动静当然也不小,既让客人们领会了主人家的热情,也是一种全新的婚庆体验,又成功地躲过了日本人的宣传,还让小野寺羽惠感受到了丈夫家的疼爱和实力。

在杭州,秦家人除了不愿意被日本媒体和亲日媒体利用之外,还是愿意用大把的银子来撑起儿子和媳妇的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