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301)

作者: 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农忙之后,一方面工地上有糜家先前招收的无家可归的壮劳力帮工,一方面木柱、木梁、木柜架的安装本来也不需要多少人。

因此,当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前来道贺的时候,看到糜家新宅子的气派程度,还是有不少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到底是大户人家,所有的立柱用的是清一色的楠木,一进正门两侧的柱子和堂屋的房梁更是选用了金丝楠木,并且全部用桐油反复浸刷过。

据说所有裸露在外的立柱,还要用添加了牛皮胶的糯米和粗纺麻布缠裹后再刮腻子、刷生漆。

这在当地是头一份儿,甚至梁州还没有工匠会这一套,糜海仓专门从南京请的维修大明王朝宫殿的师傅来指导的。

「上梁」之后,菊花岭就进入了盛夏季节,时不时的会有大雨甚至暴雨。

因此,迅速把屋顶建好是非常必要的。好在屋顶虽然工程量大,可工艺非常简单,干起来也就特别快。

屋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檩、椽、瓦和屋脊。檩和椽完全是不会露在外面的,所以处理的相对粗糙些。

而且,也不能打磨和抛光,否则瓦在上面是呆不住的。屋脊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个是起分水岭作用,一个起装饰作用。菊花岭一带的屋脊是比较平直的,只在正中间和两端镶嵌瑞兽和飞檐来镇宅和显示主人家的与众不同。

糜家的工匠里多了些江南的师傅。因此,他们的新宅屋脊,多少有些江南和徽州一带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框架和屋顶建好后,大部分工程是在室内进行的,工人们就没有那么辛苦了,至少不会整天日晒雨淋了。

接下来的工序诸如青砖砌墙,安装门窗等,进展是非常快的,几天工夫,糜家新宅子的样子已经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个融合了江南和梁州风格的庭院式建筑虽然远未完工,却吸引了菊花岭一带乃至周边地区人们来参观,一时间连码头的生意和这里的餐饮、住宿也带动起来了。

真正体现糜家风格和实力的木刻、木雕,石刻、砖雕,油漆、彩绘工序,在整个建筑基本成型之后才刚刚开始。

糜家新宅的装饰照顾到了将来居住和使用它的屋主人的意愿和角色。

木刻木雕基本都是预制好的,安装上去之后只需要做些细节的微调和修饰即可。

石刻件很少,主要是门墩、栏杆立柱等,也基本都是预制的。

只是砖雕要麻烦些,只能等相应部位砖到位后再绘图、雕刻,相当费工夫。

这也是主人最不能离开的工序,匠人要随时按照主人的意愿来雕刻和打磨。

糜海仓最关注也是最费工夫的要算一进院落一进门的影壁墙了。

糜家的影壁墙是设计成「砖带当风」形制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就是底座、墙体和小屋檐。

底座是汉白玉预制石刻组件。正面浮雕「五子登科」图案,背面浮雕着「五谷丰登」的景象。

墙体的主体部分是特制的、比墙砖大得多的青砖砌成的。正面选了很多字、词糜海仓都不满意,最后定下了的「梅兰竹菊」图案浅浮雕,是临摹了一幅颇有些名气的工笔作品。

背后用魏碑体阳刻的八个字,“忠臣孝子、读书耕田”,虽然糜传家和糜腊佳都认为不是太合适。

但是,糜海仓一再坚持,不容商量,而且描了金。小屋檐是用在北方订制的绿色琉璃瓦覆盖的,与整个庭院的低调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糜海仓精心筹备的新宅子主体工程最后程序是颇具仪式感的悬挂木刻描金楹联。

糜海仓和糜传家在详细规定了楹联的形制、尺寸、木料、漆料、字体、工艺等细节后,由糜佑家选材选料选人并亲自督造的。

制作完成后,糜佑家还把它悬挂在冉州自家宅子里请了几个行家来做鉴赏,在确认没有任何瑕疵后才果断地交给父亲和哥哥。

糜海仓是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悬挂楹联的。

悬挂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所有的挂件和固定件都是预埋好的,只要挂上去就好。糜海仓要的是仪式感,是严肃认真的交待和承诺。

当遮挡在前面的大红绸子被拉下来的时候,泛着幽幽的光的黑色水磨漆面衬托得造诣深厚的描金字更加大气辉煌。

远远地,看糜海仓一脸严肃,一言不发,众人也都毕恭毕敬地肃立在正对着二进堂屋正门的糜传家的身后。

本来还是工地的整个新宅院里一下子安静地落一枚针都能听得出来。

糜海仓非常正式地喊到:“糜传家,你来高声朗诵一下这幅对联,并明确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你是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和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