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27)

作者: 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但是,毕竟糜家刚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再说自家姑娘还没有毕业,明家提出等糜家在梁州的宅第建好后再过门。

没想到如月姑娘竟然隔着墙说:“难不成连讲究了一辈子的糜奶奶是在野地里住着的?奶奶和腊佳姐姐能住,我就住得。”

逗得明、糜两家的长辈们都笑成一团。如月妈妈责怪地说:“一个囡囡家,也不知道害臊,就那么着急嫁你那个「全家哥哥」?”

说起「全家哥哥」,还有一段笑话。如月刚会说话那会儿,糜传家、糜腊佳是和她的亲哥哥明如星一起在上海学堂里念书的,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

由于传家从小和腊佳一起长大,更知道小女孩的心思,如月和传家哥哥、如星哥哥一起玩的时候,糜传家也就比明如星更能赢得如月的喜欢。

每当好吃的、好玩的不够分的时候,大人们总爱逗如月先给哪个哥哥?

如月都会先给传家哥哥。可每次都把「传家」叫成了「全家」。

一直到现在,一到高兴处,大家还是用「全家哥哥」来取笑如月。

日子久了,有时明如月真的故意把传家哥哥叫成「全家哥哥」。

知道了如月姑娘的心思,家里自然是高兴的。虽然是嫁得远了些,可毕竟都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明家也就愉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堂屋的大人们还没来得倒茶庆贺,里屋的姐姐糜腊佳已经大声说道:“小姑子给嫂嫂请安了!”逗得里屋外屋又是一阵欢笑。

第5章 故乡明月(第九节)

——九——

邹宝柱第三次在青海湖边见到这一家三个藏族孩子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忍不住,要去问问他们为什么总是几个孩子?他们家的大人干嘛去了?

其实这三个孩子的情况住在这一带的牧民和经常路过的商人都是知道的。

了解清楚情况后,邹宝柱陷入了沉思。但是,他很快决定,先给他们些茶叶,让他们度过眼下这个难关。

至于下一步怎么办,他要好好想想,他决定请人写封信和义父商量商量。

义男宝柱跪禀:

奶奶、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宝柱在西宁往茶卡盐湖路经青海湖南岸草原时,遇到一个难以决断之事,现禀报父亲大人。请义父和奶奶、妈妈们商议后示下。

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上有一户只有三个孩子的藏族人家,他们都是自由人,不属于任何一个农奴主。

老大泽旺拉姆只有十五岁。作为姐姐,她不仅要照看十二岁的弟弟强巴和八岁的妹妹格桑梅朵,为他们做饭、缝补衣服,还要放牧牦牛和马羊。

牦牛和羊大部分是别人家的,这也是这个三个孩子的家唯一的收入。

孩子妈妈是生老三梅朵时难产死的。爸爸去年带强巴一起放牧时遇见了棕熊,为了保护强巴和羊群被熊咬伤,没有挺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毕竟是姑娘当家,这个家庭非常需要帮助。我是以要水喝为借口接近姐姐泽旺拉姆的,简单的两个问题让孩儿特别意外。

当我问泽旺拉姆为什么嘴唇裂成那样还不喝水时,泽旺拉姆伸出手说,不是喝水的问题,是家里快半年没有砖茶了。

我看了看泽旺拉姆的手,又拉起格桑梅朵的手仔细瞧,发现指甲上一棱一棱的,有的指甲甚至是松动的,而且她的头发很黄很稀疏。

看着我疑惑的神情,同行的马锅头告诉我,在青藏高原,牧民只有春末到秋初可以挖点野菜吃,其他季节全靠煮奶时放点茶叶熬成奶茶喝。

要是没有茶叶,几个月下来人就跟他们一样了。我这个和茶叶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茶叶商人,第一次知道了茶叶还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我自作主张给了他们一些茶叶。

当我问一家三个人还都是小孩为什么还要搭两顶帐篷,而且还有一顶是白色帐篷的时候,泽旺拉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马锅头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告诉我,这是藏族家庭用来招亲的。

搭顶白帐篷表示家里有了成年待嫁的姑娘,有意愿的小伙子可以来提亲。

我问她有人来提亲吗?泽旺拉姆说,她要求要带上弟弟妹妹出嫁,好多人都吓跑了。

父亲大人,您常跟我说,有人能制万物。我有个想法现在说出来,若可行,请告诉宝柱。若不行,就当孩儿什么也没说。

泽旺拉姆的弟弟强巴十二岁了,骑马非常了得,还很懂礼貌,很懂得感恩。

当时看他们家那个情景,我给他们茶叶时,在很远处的强巴一听到姐姐叫喊,骑着马飞奔而来。

简单和姐姐交流了几句,这孩子竟然从怀里掏出一条哈达,双手举过头顶跪在了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