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263)

作者: 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就是每次的第一组,我们自己随意编写一个五位数,比如「13758」。这个数拿来干什么呢?

前三个数字加在我们已经编写好的数字的前三位,后两个数字加在后两位。

因为我们每次的第一组数字都是随意的,能确保我们相同的字在不同的时间用,出来的代码是不同的。”

糜腊佳停顿了一会说:“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本词典有七百二十六页,为了简单方便,我们编第一组数字的时候,前三位不要大于二百七十三,这样我们的任何一组代码的前三位加起来就不会超过九百九十九。

同样,后两位数字也不要超过七十,这样我们后两位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九十九。”

腊佳在确信自己已经说清楚后,问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每个人都表示自己听清楚了,也理解意思了。

为了保证口传心授的准确性,糜腊佳让每个人又重复了一遍。

在确定大家都清楚后,他们做了个小实验,糜腊佳和方芳一组给钟远山和明如星出了「我们结婚了」的题目,让他们加密编码。

明如星、钟远山查着字典给糜腊佳和方芳编好密码后,让她们译成文字。

到底是大学生,明如星和钟远山第一次就把「我们结婚了」共六组数字加密成功。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编码完全一样。为了验证他们加密编码的正确性,在钟远山和明如星给她们出题的过程中,糜腊佳和方芳脱密后译文也正好是「我们结婚了」。

当糜腊佳和方芳分别拿着字典同时译出了明如星和钟远山刚刚给她们的九组数字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四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糜腊佳和方芳竟然激动地哭了起来。他们再次把手叠在一起,互相加油打气,互相祝贺成功。

在解决了这个重要的沟通方式后,糜腊佳想了想对明如星说:“反正你和方芳都与秦先生在一起,要不这个方法先不要和他讲了,他接触日本人更密切些。

对传家要讲清楚,但对如月也先不要讲了。知道的人多了,总是个隐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四个人都表示同意。

为了确保沟通马上就能展开,他们商定现有的两本词典杭州、梁州各留一本,有机会再各买一本同一版本的,做到人手一册,而且要把它大大方方地放在书架上,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

方芳在经过了痛苦的纠结后还是决定先到西安去看看。

明如星决定和她一起走陆路,经由西安返回杭州。

本来李尚文社长是要聘请明如星和方芳为特约记者的。但是,经过和糜腊佳、钟远山反复商量,他们还是决定不让他们受聘,免得万一《梁州日报》因抗日言论或别的原因被查的时候,同时把他们几个人都牵连进去。

不过,他们答应作为《梁州日报》的自由撰稿人,不定期地向报社提供各地的重要消息和评论员文章。

糜腊佳和钟远山在《梁州日报》的所谓实习,其实是个他们和报社互相影响的过程。

他们想延续明如星和方芳的思路继续改良《梁州日报》,特别是要加大报纸关注抗日、关注民生的力度。

报社想发挥他们作为大学生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等特长。这些,他们和李尚文之间是容易达成一致的。

糜腊佳和钟远山最后得到的职位是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并且确定今后他们在《梁州日报》以「腊梅」和「远山」署名。

由于并不坐班,工资待遇以用稿量定。但是,最低投稿量是与报社其他资深记者看齐的。

同时还商定了「新闻报社负责」、「言论文责自负」等基本原则。

糜腊佳和钟远山唯一担心的是新闻的时效性问题,这一点也是处在「蜀道」困顿之下的《梁州日报》最要命的短板。

经过反复协商,报社终于答应从电报电话局再租用一条电话线路,十分重要又时间紧迫的稿件允许打电话报送,经请示十万火急的消息可以通过电报传递。

这,在《梁州日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九十三——

从梁州到西安的公路已经通车了。但是,并没有开通定期班车。

明如星和方芳决定还是一段一段地往前赶。这样既可以沿途欣赏大秦岭的雄奇壮美和旖旎风光,还能够仔细规划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

方芳的想法原来是具体的,就是要到西安去帮助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但是,真正到了要考虑怎么和人家联系、帮助些什么、怎样帮助等问题的时候,她又是一片茫然。

对于明如星来说,如果此前对方芳下一步该做又能做的事情他只能是一个旁观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