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140)

作者: 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袁世凯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

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祖上官至漕运总督,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

打小就有「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的远大抱负。

据说袁世凯13岁时就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寥寥数字,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马伯韬对糜海仓说:“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陆军第八镇兵变,引爆武昌起义,成立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为取得交战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势力主张组建中央临时政府。

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10月14日,清庭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

“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府停止进攻,一面写信与起义军议和,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

12月18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相关议题。

根据当时的形势,袁世凯无疑将当选民国首任总统。这样的结果是同盟会不愿接受的。

“12月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南方十七省临时代表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中山先生就任。

“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1月18日,中山先生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做实南京临时政府。

袁世凯以孙中山提出的条件与南北双方协商的内容不一致为由拒绝接受。

袁世凯认为,如果清帝退位后各国不能及时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不能统一中国,中国便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无法维持秩序,对付外人。

而且袁世凯以废除先前谈妥之事相要挟。期间,中山先生向日本借款,以筹备战事,但未能成功。

“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梅青子接着说:“目前的状况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局面。以袁世凯手中的兵权、财权和人权,他是不甘于做这个大总统的,将来局势怎样变化还真是个未知数。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还会有大的变故,甚至不排除血雨腥风。

“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袁大总统极力主张兴学重教,他要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积极倡导学子留洋。

我们在上海办的同盟会干部和烈士子弟学校是有保障的,先生尽管放心。

“当前,我们有两个方面的事情要做。一方面是要继续以中山先生的理念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一方面是是特别注意保存革命力量。

之所以强调第二方面,是因为现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界限并不清晰。

许多人在观望。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由革命转向保守。

一部分人没有从革命胜利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对革命丧失了信心。

还有一部分人是墙头草,他们变脸比变天还快。当下,我们冉州、安庆因为处在革命中心武汉、广州、上海的过渡位置,就大量地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所谓革命者。

我们的意见是,作为商人的你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意上,特别关注家庭和子女的安全,不轻易上什么党的船,也不轻易放弃现在的生意,以稳妥为首选,以安全为第一,保存实力,稳中求进,以图长远。”

这一点,马伯韬是对糜海仓和来氏兄弟刮目相看的。他决定,暂时放缓组党建制的步伐,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协助支持革命党的实业家身上。

糜海仓坦陈当初他之所以没有接受在新政府任职的邀请,并不是预料到局势会是这样的走势,只是尊崇了家父「功成身退」的训示。

今后,无论局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糜家依然会坚持一条,那就是为民族独立出力,为百姓过好日子出钱。

马先生表达了想请糜海仓和来辉斌先生一起去同盟会高层谈谈他们的具体思路的想法。

糜海仓当即表示,只要能为推翻帝制出主意,为民众生活改善做贡献,他都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