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反派亲娘回城记(164)

作者: 红颜不老 阅读记录

等到了第二天上午,赵有信直接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村子里找杨大芳来。

赵有信急匆匆的找到杨大芳,道,“杨大芳同志,你有仔姜要出售?”

杨大芳点头,道,“是啊!”

“大概有多少?我都要了。”

杨大芳道,“具体多少我不知道,我可以带你去地里看看,到时候现挖,可以保证仔姜够新鲜。”

“走,我们看看去。”

赵有信听说有仔姜出售,心里是乐开了花,原来他四处跑车,又不比堂哥赵胜礼的财势,他主要赚钱的项目,便是通过熟人介绍,卖一些时鲜的蔬菜。

由于农人都拿了土地去种粮食去了,姜这些种植的人便少了,而仔姜这种调味品,也算得上是上一门药材,不但民间的人们平时做汤做菜离不开姜,很多中药也要姜的,这就导致姜的价格被炒得飞起。

仔姜拿来做菜,那是真的很难得的一道美味,只要车子拉到一些不盛产姜的地方,仔姜的价格竟然和猪肉的价格差不多了,也到了一员三毛一斤的价格。

现在谁有仔姜谁就是个香馍馍,赵有信正愁着没门路收购姜呢,杨大芳这里就有仔姜出售,这让他怎么不高兴呢?

当亲眼看见一大片的姜林,赵有信高兴得差点没飞起。

辣椒酱刚刚卖出去,他的熟客总要吃一阵才能进下一批的货物,但是现在,他能捎带仔姜去赚钱啊。

当即,啥也不说,两人开始谈价格。

最终,杨大芳以七毛一斤的价格,把所有的仔姜都卖给了赵有信。

说好价格以后,杨大芳就找人前来帮忙挖仔姜了。

挖仔姜一天三元钱,包饭菜,村子里的人都愿意来给杨大芳干活,杨大芳找了老余头等人来帮忙干活,一个下午下来,就挖了小山一样的仔姜。

杨大芳看着还有一半仔姜没挖呢,忙道,“赵有信同志,如果全部挖出来,你能都卖掉吗?你要知道,如果卖不掉,并不能保存太久。”

赵有信道,“你放心,那肯定能的。”

既然赵有信这么说了,剩下的地,杨大芳肯定让人第二天一起挖了。

桂花嫂子,村长家,谭大舅夫妻等人,因早春的时候见杨大芳种植姜,也跟着种了部分姜,现在见仔姜竟然真的可以卖钱,而且价格还不低,一群人都给乐坏了。

当即,就按照七毛一斤的价格卖给了赵有信。

赵有信第二天下午就装上这些仔姜,直接进江城了。

在江城,赵有信找到堂哥赵胜礼,让赵胜礼帮忙找门路,赵胜礼自然是个门路广的,笑盈盈的答应了下来。

转头,赵胜礼叼了一根烟,带着堂弟去国营饭店吃饭。

虽然两家的血脉有些远了,赵有信的爷爷和赵胜礼的爷爷才是亲兄弟,而赵胜礼这边,由于赵胜礼的父亲早年参军,成为老革命,连带的,赵有信的父亲等人,身份都变不同,和赵胜礼家里便逐渐拉开了差距。

不过,虽然赵胜礼家里有钱,但是赵胜礼对赵有信这个隔房的堂兄弟还是不错的,赵有信的这个司机的工作,还是赵胜礼帮忙找的。

赵胜礼道,“现在弄仔姜可不容易,都种粮食呢,没人种那玩意,你这仔姜哪来的?”

“我在杨大芳同志那收的。”

赵胜礼一听这话,不由挑眉,道,“就是羊角镇那个杨大芳?”

“是呢。”

“上次的竹笋,辣椒酱之类,也是在她那收的?”

“是。”

“倒是和普通的农妇不同。”

“哥,人家还养了不少的鸡鸭呢,还弄了个山头,一边种木耳,一边养山猪。”

“能赚钱?”

“哥,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农产品,上次我一次收购了六千瓶辣椒酱,她一次也赚了好几千,等这批货出去,我又得从她那收辣椒酱。”

“行,好好干着。”

赵胜礼看不上这点小利润,但是看堂弟高兴,也静静的听着。

等兄弟两人吃了一顿饭,赵胜利回到厂里,给人打了几个电话。

江城一共有两千多万人口,赵胜礼这一车的仔姜,都没有出省,就被赵胜利弄了一批的礼物盒包装好,一箱一箱拿去送礼,送走了大半。

现在仔姜贵,有钱也难购买到,老江城人都爱仔姜那个味,而出了省,也有不少人爱吃仔姜这个味,经过赵胜礼精致的包装外盒后,这些仔姜一盒子十斤,但是他一盒子,对外出售却卖三十元一盒。

虽然这个时代的人仍旧不富裕,但是仍旧有有钱的人家愿意花钱买这些东西。

赵胜礼对赚一些小钱不在意,但是时不时给人送一点难得的土特产,可以联络关系,人家也愿意收下,关系有时候比这些小钱可以难得千万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