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技术型工种(快穿)(913)+番外

作者: 莫向晚 阅读记录

凭着这种“安全第一”的思想,纪墨觉得,自家这医馆,开成百年医馆那是不成问题的。

说来,自家这医馆好似也并非祖上传下来的,听邻居口中所言,似乎是纪清志的父亲,即纪墨的祖父辈才在这里安顿下来,所以,他们祖上是哪里的?

这两日天气晴好,正好前段时间收来的便宜药草都处理完了,纪清志有意带着纪墨到山里走走,也不深入,就是在外围转转,若有农人不识的草药就顺便采摘了,若是没有也罢了。

以前他出门,都是把纪墨反锁家中,不敢带他进山,这一次,也是有着齐鹏在,齐鹏这段时间虽还瘦,却到底长了一把力气,半大小子,也能当个劳力使唤,起码抱着纪墨背个重物是没问题的,这就能给纪清志帮把手,让他轻省一些。

齐鹏在纪清志面前不敢怎么说话,对方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背上背篓跟在两人身后,没出城的时候,纪清志还让纪墨自己走,等到出城,就让齐鹏把纪墨抱起来,跟着他走。

纪墨也没抗议,他的小短腿儿,能够跟出来走一走就不错了,想要跟全程,实在是太轻视大人的体力了。

这小城靠山,在城中看着那山仿佛近在眼前,可实际走出来才知道,要走好远才能到山脚下。

纪清志隔三差五就会走这一趟,在山脚下的小村子之中早就有了相熟的人家,碰见了还能打个招呼,问一声:“又来采药啊!”

“是啊,来转转。”

纪清志也很是平和地跟农人应答,他倒不怕对方学了认药草对他有什么不好,若是他们都认得,能够顺利采下来卖给他,他也是收的,还免了走这一趟,毕竟他的主要职业是给人看病的药师,不是采药人。

为这样的事情浪费时间,多少有些不值当。像是那些大医馆之中的大夫,从来清高得目下无尘,有些大夫甚至都不知道哪种药是长在哪里的,只按照长辈所教,按部就班,照着用而已,若是哪日药材染了颜色,他都是不认的。

这方面,纪清志显然就要苛刻多了,一定要让纪墨知道这些药材都是怎样的,保证药材被雕出花来也可以辨认,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功课。

因自家铺子药材不全,纪清志偶尔也会带着纪墨去别家的铺子看一看,大同小异的药柜上都带着文字,来来往往的人多,开启之间也会让人看到大致的样子,遇到那等不太贵的,也会一样买个一片两根的,带回来给纪墨慢慢辨认,有的还会让他品尝一二,看看味道如何。

现在纪墨长大了些,也可以带到山里,看看具体的环境如何,不同的环境生长出来的药材,也是会有着些许不同的,橘生淮北为枳,草木如此,用药亦当随之而变。

第474章

关于因地制宜类的诊断病症的方式,纪清志可能有大把的经验可以讲,他曾言自己走过很多地方,跟纪墨说起某地风景的时候头头是道,而且他的博闻强识显然也是师父级别的特色了。

在这一点上,齐鹏第一次说自己是哪里的人,纪墨还不知道那是哪儿,纪清志就已经想明白此地的“特色”了,即干冷多尘,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经常会得的病是哪一种,又有怎样的诊治手段,该开什么样的药方。

他的心中已然把这些都过了一遍,就好像是脑内自带百科全书,碰见什么一百度,词条之后跟着若干分类,而每一个与“医”有关的分类,他都有所记忆,并且能够快速想起,结合实际(面前的齐鹏)来做出推论,不仅是判断对方的正确与否,同样也是在判断对方的身体是否有着类似的病症。

有些病症是具有地域化特色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草原上长大的汉子大多都有罗圈腿,原因很简单,就是骑马造成的,善于马术的同时意味着他们幼年就在马背上的时间多过地上,不正的姿势很容易导致同样的病症。

再有那些容易得败血症的海员,没有水果吃,缺乏维生素,这才导致会有那样的病症。

一些病症还具有职业病的特点,比如洗衣妇,舍不得用热水,常年在冷水中浸泡双手,洗搓布料,生冻疮的几率也是大于其他人的。再有各个绣楼的绣娘,早早眼睛就会坏掉,也跟用眼过度有关。

还有些病症具有同样的特质,只在特定的群体上发生,其中有些病症甚至只在贵人身上有,在穷人身上没有,原因也简单,因为贵人吃得过于精细,反而穷人,吃得糙,便也长得糙,不至于缺乏什么维生素,让自己得那些富贵病。

这些相关的知识,有些是纪墨以前接触过的,有些是从未听闻的,结合纪清志所讲的区域划分来理解,倒也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