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技术型工种(快穿)(1185)+番外

作者: 莫向晚 阅读记录

识字之后就看书,看书主要为了记忆,同时在学的还是风水上面的事情,这上面,孙爷爷让纪墨跟着孙三叔学,“老三这块儿还行,让他给你讲,带着你看,这不看是不行的。”

地形地貌,不要指望这时候的地图,不说那玩意儿的军事意义不是普通人能够拿到手的,就是拿到手都是罪,再有就是地图上的清晰程度之类的,比例标准之类的,都不那么统一,看了也只能看个线条图,看不出个高低深浅来。

纪墨是见过古代地图什么样的,对此不抱希望,别说什么等高线不等高线的,古代谁去测量这些数据?没有数据,画出来的地图也就只是一个参考,跟精准没什么关系。

所以,风水上,还是要自己亲眼看,有的地方甚至要亲自走一走,有一说,土壤的松软程度也能判断地下水是否接近地表,从而判断这里的水脉走向是否合适做某些营造工程。

孙三叔实在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被孙爷爷夸奖一回,接了这个活儿还挺高兴,每天一大早就把纪墨带到家中,吃了早饭就往外头走,不远行,就在附近,把曾经讲过的东西细细再讲一遍。

他对结构布局的掌握也是让纪墨惊叹,这也很不容易啊,随便说着,就能随便在地上画出横平竖直的线条来,说明方位上的各种问题,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肯定是做过的吧。

纪墨想到就问了。

“那可不,咱们家当年多是做这个的,就是你爷爷,固执,不肯将就,否则,也早就是朝廷的大匠了,不过话说回来,大匠也没什么好的,你爹说得对,咱们一辈子不离田地,以后还能来个耕读之家,入了匠籍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一辈子受人使唤,可比种地辛苦。”

孙三叔言之凿凿,好像真的懂得两者之间的差距一样。

纪墨听了只是撇嘴,他们这是不知道农民的苦,别看一样是种地,并不少付出辛劳,可收获却是大大地不同。

每年种得的粮食,拿出来当税交上去的很少,家家户户都有饱食的余地,不用说,纪墨都能猜到,肯定是那便宜爹在报上去的时候做了什么手脚,比如说让上田成了下田,同样是田,上下分等之后,交的税可是不同的。

村子附近的这片田,不敢说都是上田,可全部按照下田,或者下田比例更多的方式来交税,其中漏下的就是赚下的,自然家家户户都有余地,没见过种粮食还吃不饱的,便也不知道农民到底有多苦。

也就觉得转耕为读,也就差一个有天分的儿子的距离。

其实,那么多当工匠的,难道都是热爱吗?不也有很多是种田活不了,只能找个新的活法吗?

这些不是小孩子该明白的,纪墨都没说,只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了。

孙三叔重点也不是讲这个,一句话之后,自觉就说到了正题,随手在地上画下简单的山川地形来,考较纪墨该在哪里建城之类的问题。

最开始,他画的都简单,三角是座山,线条是条河,两山在两侧,河弯在山脚,问纪墨该在哪里建房子更好。

后来见纪墨都能答对,图画上就复杂了一些,还是三角山,线条河,却也多了数量,又特别说了高矮深浅,让纪墨来选择地点。

不是房子,而是城。

“三叔,城是什么样的?”

纪墨“天真”发问,他再不问一下这种白痴问题,他们都把自己当生而知之讲了,那些词汇,敢不敢都给解释一下。

孙三叔:“……”差点儿忘了,这还是个没出过村子的孩子。

第617章

很多东西光凭嘴说是不行的,要去看去想,否则,有些构图永远只能够停留在平面上,而非立在心里头。

带纪墨增长见识的项目很快提上了日常,孙爷爷不愿意离开村子,孙三叔年龄大不能走远路,就让还年轻的孙六叔带纪墨去城里逛逛。

“六叔,城里是什么样的啊!”

纪墨故作天真,询问孙六叔。

“城就是城,能有什么样,四面围起来就是城了。”

孙六叔说着皱眉,从出来他的眉头就没展开,不断抱怨:“大老远地,跑去看那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个的,都是不累。”

他当年也是跟着孙爷爷学过的,那时候孙爷爷年龄不似现在这般大,还愿意走动,带着他们附近都走过一圈儿,让他们对很多东西都有了一个具体的概念,这才开始教的,这也没办法,从来没见过桥的孩子,如何知道什么才是桥,又如何知道怎样才能造桥?

总要见过才能知道,才能在此基础上想象。

“该让你爹带你去看,你爹是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