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养蜂小达人(85)+番外

老四这边觉得四川巡抚年羹尧合适,年羹尧这个人胤礽也是知道的,年家虽然是汉军旗,但是在关外的时候就已经是投效了满洲的。这样的年家虽然还有一个汉姓,但其实内里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满人了。

皇上对于年家的信任也是可以理解的,年羹尧这个人也十分的有才干,不到三十岁就做到了四川巡抚这样封疆大吏的位置。在任上也很是做出了一些成绩。

年家是皇上划给老四的门人,老四推举年羹尧倒是合情合理。

涉及军权,老八这边当然是不能被老四的人占据,于是老八这边提议让安郡王领兵。安郡王府虽然已经被康熙打压的极为严重,不如往昔光鲜,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安郡王一系在军中特别是满八旗中还是很有势力的。

宗室这边自然是希望皇上能够重用宗室,所以基本上都是站在老八这边。而一些聪明的朝臣知道皇上不喜宗室掌权,所以就站在老四这边。

这样一下来,双方自然是争执个不停。

胤礽看着都有些无趣,以前是明珠和索额图,他和老大,现在是老四和老八,宗室和大臣。皇阿玛这一手平衡之术玩的还是风生水起。

这些人就算是吵翻了天又能怎么样,最后决定的还不是皇上吗。有这般力气在这边吵,还不如好好的琢磨一下皇上的意思。

大概是皇上久不言语,底下的争吵声也是渐渐平复。

“怎么不继续吵了,朕都要以为不是坐在乾清宫而是在市井之中了。”

“(儿)臣(奴才)惶恐!”底下的人急忙请罪。

“哼!保成,你觉得这领兵之人选谁最好?”康熙忽然问胤礽。

“啊?”胤礽一愣:“皇阿玛,儿臣已经不问朝堂上的事情了。”

“但是朕说了你依旧是大清的皇子。”

胤礽嘴角抽搐,得,这是要将他拉下水是吧。

胤礽起身:“回皇阿玛的话,儿子以为大哥和十三弟都是极好的领兵人选。皇阿玛从小教导儿子们文武,想来也是希望我们兄弟能够为皇阿玛开疆拓土的。”

想想他们兄弟那些多如牛毛的功课,啧啧,没有施展的机会学的不就是白费了吗。

胤礽的话一落,整个大殿都变得安静一片。

胤祀看了一眼上首坐着的胤礽,心里极为嫉妒。听到这话之后更是恼恨。老二这是什么意思,将大哥和十三拉出来,这两人与他们都不是一伙的。

胤禛倒是眼前一亮,年羹尧那个奴才虽然有能力,但是却极为恃才傲物,不是一个好掌控的。推举他也是因为他手上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

但是十三弟却是比年羹尧好上无数倍的选择。他之前不敢将十三弟拉□□,是因为他怕皇上还在怪罪十三。

康熙也没有想到胤礽会推举这两人。

“老大年纪不小了。”

“皇阿玛说的也是,大哥如今恐怕是没有这个心力了。不过十三弟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当年的事情也是保成拖累了十三。”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是老十四奸猾。”康熙摆手,心里却是在想十三是否合适。

他心里其实中意的人选是年羹尧,安郡王府他是不喜的。当年先帝要传位给岳乐的事情一直都是康熙心里的刺。

但是宗室这边他却也不能无视,领兵的是自己的儿子想来这些倚老卖老的宗亲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只是十三还是需要安抚安抚。

“十三那孩子确实是个好人选,十三皇子忠孝体国晋封为贝勒。生母章佳氏追封敏贵妃。”

第44章

“胤祥多谢殿下提携。”胤祥是人在家中坐,大饼从天而降砸到他头上。

原本以为除非四哥能够出头,否则他这一辈子也就是这样无所事事了。一身所学也只能在时光中慢慢消磨掉。

所以对于提起他的胤礽,胤祥是真的感激,相比较于如今诡谲的朝堂,他也更希望能够领兵出征。他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权倾朝野,只希望能够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好护着自己的两个妹妹和一家老小。

自从他失宠之后,两个妹妹要不是有四哥照顾着,下场恐怕不会比大哥家的大侄女她们几个好。

只是四哥也有女儿,也需要他照看。胤祥一个大男人能靠自己自然是要靠自己。

“不用多礼,坐吧。”胤礽摆摆手,不在意的说:“当时皇上问我,我也是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从兄弟这里划拉了一遍,发现就你合适。实话告诉你吧,我也没想过皇上竟然会同意由你领兵。”

胤礽不需要十三的感谢,他真的只是应付皇上而已。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都是二哥与我有恩。不瞒二哥,弟弟原本以为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