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病弱夫君靠我养(143)

作者: 银疏公子 阅读记录

苏溪桥道:“阿叙,你好聪明啊!”

谢规叙翘起嘴角,在她的唇瓣上咬一口,又安抚地舔舔,伸手捏着了两下苏溪桥挺拔的鼻梁,笑道:“你还调皮的。”

苏溪桥痛快地笑起来,“那你喜欢吗?”

“喜欢,你什么样我都喜欢。”谢规叙深情道。

……

苏溪桥的新店铺装修得十分精细,整洁而素雅,走进门内,碰到头顶的风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铺面不大,大概是金醉坊的两倍,用木板墙一分为二。临近门口的是两套固定在地上的桌椅,往里有一张及胸口高的柜台,柜台上方挂着一块方形的木板。

柜台后摆着三个特制的柜架,柜架都是三层。木板墙后面是厨房。

“小溪,新铺子准备做什么?”谢规叙问。

苏溪桥道:“之前不是说过嘛,我打算卖糕点和饮品。林婶、素心和素颜不算聪明,但做事认真用心,而且很勤快,只在家里做些洗衣除草的活儿有些屈才。就让她们三人在家里做糕点和饮品,运到铺子里来卖。”

前提自然是苏溪桥先教会林婶三人,不过素心有一双巧手,给点心做造型她做的很好。

谢规叙搂住她的肩,“钱是赚不完的,我不希望你太辛苦。”

苏溪桥道:“那可不行,招兵通告又出来了,边境好像又要打战。现在大襄朝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境,如果在乱世中安稳生存,就要挣更多的钱。钱买不来命,但可以买来更多的人提我们卖命。”

谢规叙沉了沉脸,觉得自家夫人说的并无不对的地方。不过日后是何情境,自己有钱有能力,才能在乱世种求得一宁静之地生存。

连着忙碌了四个月,东胜营的兄弟们终于山谷里有了新的家园。他们的房子虽然是用木头盖的,房顶用是瓦片,地上用的是水泥铺的地面。

他们把房子盖成了集体宿舍,房子一排排的连在一起,这样方便大家互相照顾。

吴元还让人盖二十几套单独的小房子,因为残军当中这几年有很多成亲的兄弟们,他们为了避难举家搬迁,带院子的房子是给他们准备的。

他们将邻近河边的地圈起来,在上面种菜种粮食,自给自足,自力更生。有了足够的吃的和房子,其他的弟兄们就都搬过来好好生活。

第89章 有人想预购水果

去年苏溪桥曾跟谢规叙提过想要在村里扶持几个能跟桥叙庄园定足的人家。开头的一炮打在了田户长家的三个妇女身上,效果还算可以,村里人没有继续把目光都集中在苏溪桥身上。

虽说酒作坊是桥叙庄园的生意,但也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让妇女们不在全心倚靠男人过日子。

苏溪桥还想再继续扶持两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庄和常水。李庄的父亲李大爷在谢规叙刚搬到过来的时候帮忙修过房子,李大娘也曾多次帮助过苏溪桥,家里吃不完的菜也会从地里摘了送过来。

这些苏溪桥都记在心里,一直到现在她都会让家里下人时不时地送点应季的水果蔬菜过去。

常水这边之前签了谢规叙的雇佣种地的合同,这边差不多也快到期了。他品性端正,苏溪桥有意想让他去做点别的挣钱多的事,只是一直没想到。

要帮助李庄家、常水家,不能明着帮。在乡下住的好处是,有什么事乡里乡亲可以互相帮助。

坏处是,彼此太熟悉了就对旁人家的经济条件了解得比较清楚。有了解,就有比较,一旦贫富差距太大,很容易导致矛盾。

如果其他人知道李家、常家突然的崛起和桥叙庄园有关,村里一定会不安生。为了避免麻烦,苏溪桥决定暂居幕后。

李庄不会什么手艺活,但年轻力壮,脑子也算灵活。他家里有辆牛车,苏溪桥打算让他换成驴车,可以做“跑车业务”,西江月和金醉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不少人特意从府州到清河镇上来回跑。

甚至不少经过青州府商人听说西江月还有一家酒坊在清河镇很有名,也会特意绕些路来吃顿饭,既可以饱饱口福,回家后还能多些谈资。

人一多,需要的车就多了。接送客人,不说多的,每天至少能赚三无十文钱。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是一千文钱,即一两银子,不比两父子在地里刨食强多了?

不仅如此,村里不少姑娘媳妇都会编络子、绣鞋垫、绣手帕和做荷包。

女子通常不方便出门,平常要料理家务也没有太多时间赶集。跑业务的同时,李庄可以顺便帮人代卖这些小物件。外地的人兴许就喜欢本地的编绣风格呢?每卖出一份,提一些钱,又是一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