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血衣战神(48)

作者: EW开文 阅读记录

事实上,整个三国除了诸葛亮初出茅庐,便能立下博望坡的超大战功外。其余即便是周瑜、庞统、司马懿之辈,也都要历经了无数历练,才能不断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英才。

而猪哥之所以能够有机会打成博望坡战役,其中固然有他天纵之姿,和夏侯惇的鲁莽燥进等等因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刘跑跑——手下没人!

如果当时的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手下谋臣、猛将无数。随便挑挑,就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周瑜、鲁肃、陆逊等等超一流谋主或是统帅,那谁还会轻易启用刚刚从‘家里蹲’大学毕业的诸葛亮呢?!

所以在夏侯澜看来,无论是刘备的‘识人之明’也好,还是猪哥的‘初出茅庐第一功’也罢,都很有些成功者书写历史的味道:无非是运气好,赶上了~

夏侯澜甚至想,若是有朝一日自己领兵攻略新野,那诸葛亮的第一功,到底还能打得成嘛?

抛开这些不提。眼见赵、文二人一时束手无策,早有腹稿的夏侯澜便道:“首先可以确定,凶徒全体皆为骑兵,而且不带辎重。所以才能轻车简从,神出鬼没,且人数必不会太多。但是从他们能够屠杀整个村落,且无人能够走脱这一点上来看,人数又显然不会太少。我初步估计,应该在千人左右。而且其中必然有一个熟识冀州山川河道的当地人。另外,从几个遭难村子的距离、时间等等间隔来看。他们消耗补给的速度,应该在7-10日之间。我和三哥查看过真定县的死难者,初步判断,都已经死了三天以上。那么……敌人下次行动的时间,就必定在3-5天之内!我们的时间很紧迫啊。”

“那你快说说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地点。”赵云急忙催问。

夏侯澜不答。反而伸出两指,在地图上显示的几个遇袭点间,比划了一下距离;又以此为半径,支着真定县为圆心,画了个半圆。这才说道:“由于贼寇的行军线,并非完全的笔直。所以我现在只能大致的将这三个地点,设想为他们下一步的袭击目标。”

“你是说……九门、蒲吾、灵寿?”文丑很快认出了地图上的坐标。

“没错。”夏侯澜点头,“可即便范围已经缩小到了三个县,但我们还是无法确认他们的具体行踪。现在时间又那么紧……”

“在九门!”赵云突然插言道。

“你怎么知道?”夏侯澜与文丑都面显奇色。

赵云见之一笑,从容道:“你们看,如果贼子想要隐匿行迹,必要寻一深山老林之地。而三县周围符合条件的,便只有九门县附近的大荒山。若贼子隐匿于此,则不出半日便可抵达九门,且那山中常年有豺狼出没,是以附近村邻少有人入山,最是隐蔽不过。”

“好!”文丑抚掌道,“那咱们即可就提兵去九门县。老子非要活剐了这般畜生!”

“慢!”夏侯澜阻道,“去九门县有什么用?等着别人送上门?哼。要去就去大荒山,给他来个一锅端!”

“善!”赵、文二人齐声振奋。

————————

由于文丑受到袁绍节制,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调动兵马。而且大范围的派兵围剿,实也害怕打草惊蛇。毕竟这伙马贼人数不少,且尽数皆为骑兵。若是真的拼死突围,己方伤亡必重。

所以夏侯澜建议文丑掉选精骑五百,又对内声称‘受命调防’以避耳目。

于是夏侯、赵、文三人当晚便趁着夜色,人禁声、马衔枚、蹄裹布,静悄悄的进发了。

一路无话,三人领着五百骑昼伏夜出,终于在两日后来到了九门县旁的大荒山。

这大荒山,名里虽有个‘荒’字。然其却不见半点荒芜,反而郁郁葱葱,满是植被。显然是一方打游击的好场所。

但这些对于夏侯澜等人来说,却并非什么好消息。文丑骂骂咧咧道:“这帮畜生到是会选地方,居然找到了这里。”

赵云面上也有忧色,叹道:“小四,再过二个时差便要日出。今夜想是无能为力了……”

“是啊,我也没想到大荒山竟然这般大。这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咦?”夏侯澜忽然眼神一亮,蹲在地上仔细的看着。

“马粪有什么好看的?”文丑凑下来看清后嗤道。

赵云翻他个白眼:“长点儿脑子好不好,你看看这草皮,再看看这些马粪。明显是今天有人在此牧马,而且数量相当不少。这说明敌军正在附近!”

此时夏侯澜站起身,对文丑道:“时间不等人了。我刚才看了看树根。那些蘑菇除了带颜色的,其他都有被采摘过的痕迹,而且每棵树下都是如此。这说明敌军的补给消耗的非常快。如果明天之前不找到他们,那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袭击九门!文丑,你带着人在这儿候着,命人将火把统统熄灭。我估计他们就在上面,我先去探探敌情,如果有机会,我会想办法放火。但你们看到火光,可千万不要冲杀上来!我料敌军必往下逃,你们只要在此处守株待兔即可!听好了,知会你的手下,万勿手下留情。这都是一帮亡命之徒!”

文丑点头应了,没做半点犹豫。其实自夏侯澜展现诸般推断至今,尽皆屡试屡中,无不应验。这也让文丑在不知觉中,对其产生了一股言听计从的念头。而当夏侯澜取了绳索,准备走时。赵云忽然说道:“我陪你去!”

夏侯澜欲待推却,赵云又道:“怎得?还怕三哥的身手误了你的事?”

夏侯澜无奈,他知赵云报仇心切,片刻不愿多等,便只得应了。而且上面情况不明,有赵云这般强手压阵,把握毕竟更大些。谁知文丑见他二人都去,居然也来凑热闹:“我也去!”

“去个屁!留下来带兵!”两人异口同声的叱道。

正文 【061】那时的她……

999文学 更新时间:2011-1-7 21:37:38 本章字数:3816

本书群号:109383428。欢迎大家加入。

————————

蔡琰觉得,自己是个不祥之人。

在她很小的记忆力,只有乳娘、没有亲娘。后来连乳娘也死了。

她的父亲叫蔡邕,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然而父亲却很少抱她,也很少笑。那时的她,不太理解父亲看自己的眼神。那种想亲近,却又抗拒的眼神……

后来,她从家里一个嘴碎的下人口中知道,原来自己一出生,便克死了母亲。她也突然明悟:为何父亲一直不娶,又为何对自己即想亲近,又想抗拒……因为自己夺走了他,最爱的人……

从那时起,她尽量让自己很乖、很听话、很好学;不吵着买玩具、不吵着过生日,甚至不在生日那天穿有颜色的衣服。

她至今记得,在她八岁生日那天。自己穿着素色白裙,悄悄的祭拜母亲。却又被无意间走入的父亲看见……父亲当时的眼神极复杂,有欣慰、有伤感,随后则是禁不住的湿润。

当晚,父女二人,对着灵牌抱头痛哭。父亲哭得极伤感,但蔡琰却觉得父亲心里,似是放下了什么;蔡琰虽然也在哭,但心里却很温暖。因为她得到了父亲的拥抱,一个自从她有记忆以来,最深刻、最温暖的拥抱。

……

当晚之后,蔡邕开始将自己的满腹经纶,倾囊相授。蔡琰也开始更努力的学习琴棋书画、德容言工。因为每当她学有精进时,父亲脸上的微笑,似乎总比往日更多一些。

蔡琰相信自己不会看错,她一直是个很敏感的人。敏感到近乎敏锐的人……而另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念头是:只有学习时,自己才能够亲近父亲。看到父亲的笑,会让她感觉很好……

于是,蔡琰愈发的努力了……所以很快,随着蔡琰悄悄的长成,“蔡家稚女,才貌无双”的名头也越传越响,直有响遍洛阳之势。

蔡邕更每每在大小家宴上,若炫耀绝世珍宝般,请出自己的掌上明珠。或以三两诗句、或以轻拨琴弦,换来满堂惊艳喝彩。于是,蔡邕欣慰的笑,笑得慈祥;蔡琰看着父亲的笑,同样欣慰的笑,却笑得倾国倾城。

上一篇:医念霜华 下一篇:幻神劫 天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