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915)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陈关也皱起了眉,“没听到殿下的话吗?下去。”

副手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摸出一本书,双手呈上,“他们拿出了证据,似乎真与殿下旧识。”

陈关忙着带后面的人进来,听他这么说,望了一眼有些疲惫的薛瑜,刚要喝退,就听薛瑜道,“算了,拿来看看,下不为例。陈关去请天使进来。”

左右还有点时间,既然自称认识她还拿出了证据,看一眼也耽误不了见人。

“既然有马,应是富贵人家。那几人什么样貌?”薛瑜接过书,边翻开边随口问道。呈上来的书卷外表看不出什么,和流出去的任何齐国书籍一模一样,但翻开薛瑜就是一怔。

《木兰从军》。

扉页上印的编号是第一本,是她亲手放进盒子,送给黎七公主的那本。

“一男一女,大约十四五的年岁,女子做男装打扮,带着一个小男孩。”

薛瑜啪地合上书,站起身,“带我的信物去,让城门检查完,立刻请来。”

显然,那几人说得没错,当真有过交际。副手用力点点头,庆幸自己坚持了那么一下。

薛瑜在书房里转了两圈,不确定来人到底是不是黎七公主和十二皇子,但就算不是,应当也有密切联系。平川城被围,围城前发生的事情传出来得不多,真真假假难辨,现在需要的正是消息。

念头冒出来了一瞬,薛瑜就摇了摇头。倒推回去,自胡人兵临城下不过六天,除非当天就骑良驹昼夜不歇赶路,平川城里的人才有可能走到这里,但黎七公主才学了一次骑马,还要带人的话,赶路更是难上加难。是她想得太多了。

情报线的副手出去安排带人过来,先进门的是个熟人。

年初推演军事时接触过的兵部侍郎对她一拱手,“陛下有命,着襄王殿下早日回京。”

薛瑜愣住了,她想破头都没想到,皇帝会在这个时候召她回京。

她好半天才回过神,还了一礼,接过兵部侍郎手中的信筒。拆开蜡封,里面是皇帝的笔迹,确实只写了让她安顿好东荆,速速归京的事。

“为什么?侍郎请坐,京中……陛下没说旁的?”薛瑜让人坐下,急急发问。

兵部侍郎赶路赶得只剩下一口气强撑着精神,没有坐,怕坐下就睡过去,苦笑了一声,“陛下、陛下想要御驾亲征,已经向东北调军了,只是还没出发。殿下您快回去劝劝吧!”

他看着薛瑜的眼神,像看着什么救命稻草。

薛瑜头晕目眩,被皇帝惊的。

皇帝是不是忘了他虚岁四十五了,一身旧伤?他是真的不服老啊?!

“我知道了。”薛瑜定了定神,让人带兵部侍郎先去休息,叫人来交接手头需要确定和经手的各项大事。

离开东荆,必然不能大张旗鼓,不然刚安抚住的民心就要生乱。东荆虽然不是完全的移民之城,但外来人口的数量正在随收留和吸纳的难民增多持续增长,被战火驱逐离开家乡的人,本就是惊弓之鸟。

对战局的把握和军政两方的协调事务,离开东荆后也就做不到那么及时,需要提前先做出预案和大方向。

……一条条数过,王府的文臣们的忙碌程度更上一层楼。

薛瑜给他们和自己只留了一天时间,让伍戈点了几十人随行,第一卫巡视荆信边境线,荆南的人手略有不足,从第二卫里补上了一半人留守荆南调度民兵,王府能抽调的人手不多,算上要赶路的准备,这已经是最精简的程度了。

到下午兵部侍郎睡了一觉起来,看着忙得脚不沾地的王府众人,叩门进了书房,委婉地提醒薛瑜,“殿下,陛下请您安顿好东荆诸事。”

话不必说两遍。薛瑜皱了下眉,猛地反应过来皇帝的意思。

这次回京,就要告别东荆了。

薛瑜谢过他的提醒,叫人再准备起来。

江乐山和一部分文臣是要留下的,薛瑜安排了许袤留下,暂时过渡。她不打算带伍戈离开,只点了陈关代她领第二卫亲卫,好歹也是个侍卫统领,回京不至于没有人用。伍戈留下来面对战事,虽然这样说冷酷了些,但也实打实的是女将们的建功立业机会。

“李娘子的军功已经够了,这次随我回去,承爵后能再次募兵。”薛瑜在拿不定注意的伍戈手中的名单上点了一人,看见伍戈惊讶眼神,扯起唇角淡淡一笑,“你们的军功在薛猛将军那里有记录,我一直让人誊抄着一份。”

剿匪的军功其实不多,但李娘子家中本有爵位,只是碍于女子身份没能承爵罢了,有了军功,哪怕只有一点,也就能照着以前其他人袭爵的路子往上报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