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907)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崔相冤屈,请陛下收回成命!”

每隔十几个呼吸,就会有人带头向宫门前叩首,异口同声地喊出他们的请求,手中捏着的稿子已经汗湿,喊过后从前面轮换到后面依次念起自己的文章,向宫中争取一个严惩当殿杀人凶手、公开审案和允崔相下葬的机会。

崔国相被认为叛国当殿斩杀后,消息传开,轰动一时。停灵多日,听闻消息后赶来灵堂祭拜的人络绎不绝,除了他的学生,也有受惠的普通百姓和小兵,偷偷摸摸地来烧一炷香,平川城中几乎所有香烛店,只要是来买给崔相上香的香烛,都不要钱白送一份。

来打砸和讥讽的武将人数不少,但死者为大,到底没有做得太过,勉强平安过了几天。如今头七已过,准备下葬时却被城门卒拦下,棺木硬是出不了平川城,这样的羞辱,怎能让人忍下?

这是跪宫门的第十五天,黎皇派人驱赶了几次,当场撞死明志的人的血还留在砖缝里,入夏后始终没下雨,让跪在这里的文臣和读书人,都还能隐隐闻到血腥味,更添几分悲愤。黎皇赶了几次赶不走,干脆丢下不管,也不让人去看,只当不知道,形成了怪异的对峙。

平川城的公务大半被抛下停摆,闻讯后迢迢赶来,愤而挂冠而去的臣子数量更是不少,武将们已经感觉到了压力,但分为“彻底打服”和“为国退让”两派的人,内里都吵得不可开交。

加上成年的几个皇子反应过来纷纷插手和推波助澜,关进天牢的人没一个被提审的,反倒成了如今的平川城里唯一的平静所在。

又是一日常朝,还肯上朝的文臣为数寥寥,要么是已经投靠了某些皇子,要么是捏着鼻子在尽力保障北境军事无碍,投向武将或者说皇帝一派的人,不是没有,但远远还没到能参与常朝的地步,这让武将们的脸色着实算不上好看。

黎皇在殿上冷眼看着他们吵来吵去,前几天刚定下来一个防范的调动策略,现下又在吵别的。

黎四皇子再次站出来,“陛下,儿臣以为,迁都之事势在必行,所谓鞭长莫及,国内屡起匪祸,正是当地官员疏懒和将令不行之过,陛下往南坐镇,定能令宵小闻风丧胆!”

皇子中如今以黎四皇子表现最为亮眼,隐隐有了大批支持,他的一番话慷慨激昂,跟着站出来了好些人,都是提议新都选项的。也有些声音反对,但并不明显。

黎皇看着,有些无谓。草原调动频频,但过了半个月,之前引发不安的调动还是停留在边境之外,让人不得不怀疑草原人故技重施,朝中那些胆小的文臣们杞人忧天。提议迁都,不过是京中紧张的应对方式之一。

他扫过在他看来有些模糊的一个个人影,对迁都选项的所谓不同的优劣一点兴趣都没有,心里再清楚不过,他们是为了向南避开草原进攻,也是为了给他们的口袋里装钱。

隐隐约约的呼喊声从不远处传来,黎皇皱了皱眉,对听到的“崔”字从心里生出不适,看了一眼该是吏部尚书的位置,中年人那天的愤怒和震惊好像从未出现过,沉默地站在原地,仿佛只是一个旁观者。

黎四皇子不知道黎皇在看什么,窥探着他的状态,又提了一句,“闻小将军无命返京,陛下——”

“报——金帐汗国石勒部万人入关,已至京城外百里!”

黎四皇子话没说完就咬到了自己的舌头,回头的动作差点把脑袋转到地上去,“怎么会?!”

京城外两百多里,就是北境陈兵的边关,奔马一天可到,早上各府将军收到的军报都还是没有异动,这上万人马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殿上的抽气声此起彼伏,信差入殿扑通跪倒,脸上全是烽火留下来的黑烟,他听到了询问,辨认不出来自谁,赶紧回答,“不、不知道!”

……说了跟没说一样。

但黎四皇子还是慌得要命,猛地抬头看向黎皇,大声道,“请陛下立刻移驾!”他巴不得赶紧迁都跑路!

先前在迁都的事上和黎四皇子站在对面的几个皇子,皆是脸色大变,纷纷出列,“请陛下移驾!请陛下点将应战!”

黎四皇子喊完,听到自己的兄弟们富有心机地又添了新的说辞,心里撇撇嘴,倒是没在这个时候抬杠。他好像突然被铁骑近在咫尺的消息揭开了眼前的一层薄纱,哪里还顾得上勾心斗角互相抹黑,深悔没有早点将国内兵力调到北境。

怎么就没人提醒他……黎四皇子心中的埋怨刚起了个头,就尴尬地停下了,他忽地意识到,不是没有人提过,只是他们都忙着夺取眼前能看到的利益,忙着落井下石或者瓜分旧部,哪里还想得起来崔相曾坚持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