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884)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万一只是他们风声鹤唳了呢?在一些人看来, 上次金帐汗国不也没做什么,白白耗费了大笔的粮草金银扔在北境,全让驻扎在北境的几个将军吃了好处。

调兵不是简单的挪个棋子了事,路上产生的嚼用耗费, 都得从军饷里出,谁先谁后,调谁不调谁,里面大有学问。调了兵向北,国内和其他边防还要不要管?边防不论,屡禁不止的游侠聚成匪帮四处冒出来叛乱,虽然都是小事,但也够影响当地一年的税收和收成的。

“朕知道了。”

黎皇声音不大,挥挥手止住下方出兵和不出兵两派的争吵,坐直了身子,七十岁的老人从声音到神态都行将就木,但他这副模样,已经熬走了后宫不少妃嫔,更是送走了他的长子,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还能活多久。

“崔相方才说,为结如今之围,当取消离乡之法?”黎皇慢吞吞地开口,点到殿内唯一坐着的崔国相,话里清晰表露出他并没有睡着,而是一直关注着下面的议论。

崔国相拄着拐杖起身,好像没听到身后的冷哼和嗤声,拱手行了一礼。

崔家与崔家门生,都是文臣,就算有习武,手里也没有兵权,不曾带兵打仗。至于崔国相曾经做军师随行出谋划策,与几位将军关系颇好的事,那几位将军的后人封在了北境,故人已逝,过去的故事,被殿内看这些唧唧歪歪文臣不顺眼的将领们选择性地忽略了。

陈兵与否,刚刚都是将领们在吵,还没轮到文臣开口,崔国相刚说出来自己的意见,门生们没来得及跟上应和,他就被黎皇点了起来,有心还是无意,着实说不好。

崔国相:“擅兴兵事累国本、损人心,为固黎民报国之心,当减税抚民。该令太过严苛,实施以来,我黎国斩杀不下千人,失民不计其数,如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

他语调很沉,但说得飞快,只在最后半句时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将礼数行完。

“崔相此言好生奇怪。重典之下,仍有外逃之人,莫非不怕死,反倒怕平安日子不成?要平安,怎么不好好待在家里?崔相近年修身养性,见不得血腥,才觉得千人多了,可若非陛下当机立断,我大黎失去的,何止千人!崔相说此令严苛,我倒觉得,是崔相在私下为齐国大开方便之门!”

在大殿队伍中间位次站着的武将向外一步,大声反驳,皇子队伍里,黎四皇子抿着唇,做出一副严肃担忧神色,眼中闪过的笑意却是实打实的。

黎皇通过法令不假,但他才是提出和推进的人,没见殿内不少人闻言都将目光投向他了么?

出使回来,没办成事情,只简单得到了一句应承。黎皇虽然没斥责他办事不力,但他翻来覆去想过,又招来府上谋臣商谈,怎么想怎么觉得是作为崔氏门生的副使害了他。前后转变的态度就很不对劲,每每阻拦于他,当真可恶!

他的兄弟们或许还想要舔着崔家,他自觉雄才大略,已经和其他人搭上了线。

他暗中得意,觉得自己掩饰得很好,站在前面的黎三皇子借着回头看向崔相的动作,瞥了后面的弟弟们一眼,将各自的神色收入眼底,唇角讥诮的笑没泛起来,就被压下了。

年轻的武将掷地有声的诘问,让殿内产生了一阵骚动。

去年崔家小郎出使,借力做成一笔漂亮的政绩的事,是大家都知晓的,这次出使前的议事里,提议了结亲拉拢襄王的,同样是崔相。怀疑和气愤,构成了殿内的主要神色。

紧跟着有一靠近大殿门口的低品官员站了出来,“陛下明鉴,崔相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与齐国为盟也是为了我大黎,怎会与齐国私下勾连!”

他穿着文臣的袍服,表态时也义正辞严,像是站在崔相这边说话,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他其实什么也没说。

前后两人开了腔,殿内眼看又要再次激烈吵起来,忽听上首一声冷笑,“忠心耿耿……一心为国?”

黎皇玩味地重复了一遍,“既然如此,两天前,齐国襄王送来的信件里写的是什么,朕的国相,能不能告诉朕?”

站在崔国相身后不远的崔如许一惊。

皇帝的不信任,竟已经到了如此地步,牢牢监视着他们与人往来吗?

坐在上首的老人眉眼被串珠遮挡,看不清神色,但怀疑又冰冷的打量如有实质地黏在了他们身上。

崔国相撩了撩眼皮,“小儿读书会友,去岁请动襄王出手时,允诺的一些书本还没送齐,被齐国襄王追来讨要,让陛下见笑了。”

他回答得异常沉稳,殿内部分人听说存在他们不知道的私下往来后,刚生出的怀疑被瞬间打消。龙江堤筑堤的事,国内掏了钱,但真的算下来,还是少给了的,崔家为国还人情,联络也就联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