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866)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虽然对承袭自“齐纸一号”的命名实在有些哭笑不得,但在他们的坚持下,薛瑜也没有过多阻拦,只是有些懊悔自己当初不该和造纸的老师傅胡说八道。

在京郊单独辟出来的造纸工坊里, 老师傅在纸浆塘边猛地打了个喷嚏,回过神,不忘催促自己的徒弟们,“快、快,赶紧试试,看看六号和七号的质量怎么样。”

点燃的研究星火,早已不需要薛瑜监督或是催促。

经过一轮实验确认,齐工一号纺纱机,正式投入生产,而薛瑜案前的各地发展计划里,也添上了纺织工坊一项。

薛玥看完“博物馆”,心中有了成算,心满意足地将之前兄长隐瞒的事情揭过,回到了国子监中开始她的忙碌日子。四月初薛瑜离京前,她们一起去看过的新式纺纱机,被拆成零件,由禁军中人送往梁州和南方诸城。

益州郡乃至江陵城这段西南东南城池,本就有纺织手艺流传,只不过一般都是妇人在家织布,织好麻布补贴家中用度,或是留下来自家使用。先前几地已经召集织女准备应对秋收后的棉花纺织,如今新一年扩种的棉花还在地里,提前更换纺织机,熟悉新的织造方式,就是为秋季收获后的日子做预演。

手摇纺纱机的出现,让薛瑜之前安排的工坊得以进一步发展,直接越过了已经有了雏形的大批量家庭作坊式的安排,设立国有工坊。

在影响到大多数人生活之前,新式纺纱机的出现,直接完成了打破垄断的需要,只冲击到了家里有庄子和大笔产业的士族。而士族们又有着投诚国家后的许诺,虽然从独家垄断变成了让利,但肉眼可见地未来利益增多,让出眼前几分利,也没什么。

话说回来,他们也看得分明,就算不想让利,他们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如今大半织女还是他们自家的佃户,自家的技术多了一些学徒,但官府的人并不会多问,还会给他们讲官方新研究出来的技术和器械。

总的来说,有失有得。在官家工坊里设了给他们的位置,四舍五入,就是成了皇室的自己人,工坊也还是他们自家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曾经在工匠和医者上面试验过的扩招技术安排,如今用到了他们身上。

在前面吊着萝卜的皇帝,并不是非要他们的技术或者利钱,皇室客客气气,他们也得要脸才行。

四月初离开京城的薛瑜,心里没有多少离开的真实感,从皇帝到随行的许袤,再到领各种事情要忙的与薛瑜打过交道的各部主官,都是一副“在路上你也得继续处理公务”的态度。她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收集消息和做出判断,除了需要谨慎应对和防备同时出发的金帐汗国一行人搞七搞八,赶路的日子并不艰难,甚至称得上平淡。

路上,肩负着第一批零件前往梁州任务的禁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赶了上来,将在当地的见闻和各方态度汇报给薛瑜听。作为效忠皇室、准确的说是皇帝的禁军,有这么多年的忠诚度在,薛瑜对他们转述的消息很放心。

抵达梁州的纺织机和落地的纺织工坊发展,没有太超出她之前和工部、度支部商议的范围。

国家官方工坊,好处在于集中,劣势也在于集中。好在工坊才办起来,尾大不掉和贪污腐败等等事,暂时还没有影子。

筛选女子为官的事,先前在士族的默认下推进了,这次以官方名义召集织女,在女子们生出惊恐、开始怀疑是否是强征徭役之类的事情之前,在工坊里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实力和利益的士族们,率先出来做了宣传。

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在各个庄园内部对佃户们宣讲新的工坊的内容,亦或是接受并配合工坊的各式安排,作为地方势力的士绅宗族们,都很好地分担了官方体系伸向细枝末节的管控压力。

薛瑜听着汇报,露出一点笑意。

在现在信息传播速度极慢、家庭链接紧密的情况下,就算寒门在扶持下站起来了,也只是成为新的地方利益集团。薛瑜提出“硕鼠”,想要解决的是太过限制底层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打破完全垄断的阶层。如今深入治理,士族们看得清前景站过来,就再好不过。

齐国上下一条心地发展,大势就足以裹挟着只想要谋求利益的一些人向前走。

织女们能够走出家门、解放人手去做别的事情,就代表了地方士绅们的能力。在转述里,带着消息来的禁军还提到了县学或州学附近兴建的育幼园,意识到事不可为后,士绅们见风使舵选择的培养女眷路子,相当及时。

自京城到东荆的路上,绝大部分官道被水泥覆盖,修成了平坦宽敞的大路。薛瑜走走停停,顺便看过一路上的建设,暮春初夏时节农耕的活略少,兴建的各种建设,走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