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702)

作者: 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带着被拐去草原的汉人回来的义商”的名头,不仅因此响亮了起来,还在众多注意中明晃晃地被请进了襄王府,又在刚建好还没开始分配的二期商街里,盘下了一处自己的铺子。虽然也花了钱,但别人都没赶上呢!

一桩桩一件件事下来,酸溜溜的议论声大作:那查干不过是个混血杂毛,会做点好事罢了!

对着回来没多久就又改头换面成为陈白的阿白,这样的攻击声自然不痛不痒。至于这样评价后,说酸话的人自己如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263章 . 一战扬名 最好气死那群胡人!

被义商的事引动, 以此作为新的商路的人,很快起了心思,但仔细算了算查干商队的收益后, 不由得嗤了声杂毛愚笨, 歇了牟利的念头。

毕竟,收到的奖励更多的只是名头, “义商”二字又非襄王金口玉言,只是风闻罢了。真拿到查干商行手中的只有一间先人一步开始筹备的铺子, 而仔细找带回来的奴隶们打听过后,新的可能出现,襄王莫不是为了青贮的事专门询问商队吧?

查干商行在民间的名声倒是不错,两个混血面孔在路上也不再招来太多白眼,可那能当什么用?

要说去顺带护着些人逃跑回国赚名声还行, 真用自家商队的利益去换,还是亏本的, 真真不值当。

随着第一批商队带回来的奴隶以流民的身份归入工坊, 在一定时间后重新成为良籍, 襄王府在东荆范围内,以齐九章律为基础,定下了新的律法。

襄王对此表露出的态度,依稀也清楚了起来。

对“义商”的表彰,和严厉打击人口贩卖的手段, 双管齐下。之前因掳掠人口犯罪被抓起来的部分士族的经历, 对他们而言仍记忆犹新。

禁止以暴力、欺诈等方式逼迫良籍为奴为婢,禁止打杀虐待奴婢、部曲、仆从等等针对士族的警告,直接被送去了各家庄子上。在截断这个生意的同时,工坊和东荆拓荒大批收人的消息, 跟着从这一交通枢纽离开的商队传向四面八方。

虽然不清楚襄王手下到底有多少荒要垦,怎么还需要人手,但消息到底是传出去了。

陈关专程去了南边盯着送钉子入楚的事,留下自己带了一段时间的副手,一上来就碰上这么个需要用心的大事。副手领了任务,战战兢兢汇报完毕,窥着襄王神色,不确定殿下究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襄王的气势向来偏柔和些,但坐在书房下首的薛猛将军和江长史两人一起盯着他,上方殿下的柔和气势就不是柔和,而是上位者的平易近人,这样一来,平淡的态度就让人心里发慌了。

薛瑜瞟了眼已经自己吓自己到脸色发白的情报线副手,心中叹息,还是历练太少。她挥挥手,“做得不错,下去吧,继续盯着风声。”

副手如蒙大赦,施礼倒退几步,退出书房。

薛猛将边关接到的半正式性质传信双手放在薛瑜桌上,看着上面刻板的字,没忍住哈哈大笑起来:“气死他们最好!真他娘的解气!”

薛瑜翘起唇角,略看了看,就随手把这金帐汗国边境上,领了将军职守关的另一位将领传来的警告信,夹在了最近在重看的《论语》中。

警告信中没写什么重要内容,只是一板一眼地表示“请襄王殿下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要收留草原逃奴”之类的话,对面没有证据,更不占理,薛瑜回都懒得回复。

奴隶南下归入东荆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只是时间问题,能被北方战线和南方动向引去注意力这么久,现在才暴跳,陈关和方锦湖一南一北拖延时间也算起了效果。

也不枉她专门送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给方锦湖,又同时放权给南北两边。

各部跑走的一百多人,大概是没有引起注意的,重点还在被交换来的千人这里,恐怕当初拿奴隶与陈白交换的部落,也没想到他会把人拱手相让。不过,放出去的风声是陈白没捞到什么好处,陈白对草原的说法,自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石勒都烈比边境另一个守将聪明,压根没有为此传信来,心里清楚得很,一千多人的来路去处全都清白,警告信不可能有用。

近来实验队伍都在做重复实验,薛瑜略有些空暇,重读孔孟,与法家相互印证,也得了些趣味。

这次的事,有些类似孔子和子贡对赎买鲁国奴隶的议论。别的人如何理解这个小故事,薛瑜并不知道,但在她看来,不能让做善事的人吃亏,也不能施恩过度。在官方暂时不能出面的时候,还是以鼓励民间为主。但国家官方这里,也得把态度表明了才是。

不管是不回信,还是微调律法,都是她的态度。